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视野     
《时事报告》2006,(2):59-59
蓝海策略 它是由欧洲管理学院金伟灿和莫伯尼两位学者,在总结过去120多年来、30个大型企业采取的150多种商业战略后提出的。他们认为,商业战略大抵可分为“红海策略”与“蓝海策略”两种。“红海策略”即在商战中采用压低成本,降低价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血拼成一片“红色海洋”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东  周香梅 《今日上海》2009,(11):38-39
辽阔的海洋,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蓝海”。而海洋工程装备,将成为探索这片“蓝海”的“金刚钻”。  相似文献   

3.
喝惯清茶的中国人,把咖啡看作是有“洋”味儿的“高档苦水”,敬而远之。自从“雀巢”速溶咖啡带着香甜味儿进入中国市场后,人们才逐渐接受它,进而喜欢它。于是有许多台商纷纷“登陆”,在沪上独资或合资创办了200余家台湾风味的咖啡馆,这批“应运而兴”的“台咖”,带来了一段“苦尽甘来”的上海台商咖啡情。  相似文献   

4.
陈筠 《两岸关系》2009,(5):35-36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已知的市场空间的萎缩之势,乃至“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改变?对于身临庞大的大陆市场的台商而言,如何抽身困境,开辟另一片“蓝海”?上期的“经贸广角”里阐述了关于台资企业随“机”应变的几条路,以下,介绍另一途径,以开辟蓝海、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李登辉上台以来,台湾当局竭力推行“弹性外交”、“务实外交”。“汉贼不两立”立场的改变,使台湾“外交”政策措施异于以往。连战任“外长”时期,在“双重承认”的期待下,台湾当局竭力与一些小国搞“建、复交”活动。去年6月,台湾“内阁换班”,“外长”一职由“外交才子”钱复出任。在新的环境和“期待”下,钱复着手调整“外交”策略,显示出与连战不同的“外交风格”。研究连战和钱复“外交”策略的差异,对深入了解台湾“务实外  相似文献   

6.
顾泳潮 《台声》2000,(9):26-27
近年来 ,各种休闲时尚在上海广为流行 ,其中 ,喝咖啡也喝出了情调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如今 ,繁华热闹、五光十色的上海街景 ,随处可见咖啡厅、咖啡吧的招牌和店面。善于抢占市场的台商 ,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 ,于是 ,200余家台湾风味的咖啡馆 ,犹如一夜梨花 ,遍地开放。真锅———炭火焙原味闲暇时 ,许多年轻人喜欢相约去“真锅”。“真锅”魅力何在 ?笔者走访了位于华亭路上的真锅咖啡馆大陆总部经理洪束华小姐。洪束华是台湾台中市人 ,毕业于台湾静宜大学企业管理系 ,30不到 ,她从事咖啡行业已有7年多时间。大陆总部是在19…  相似文献   

7.
符芝瑛 《台声》2004,(9):66-67
在此岸想着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 大陆热持续燃烧,台湾名女人何丽玲带着独特号召力,从秋风送爽的西湖畔出发,进军餐饮事业。虽然有“星巴克”、“真锅”等强敌环绕,她以自创品牌“两岸咖啡”切人,并且锁定精致餐饮文化市场,信心满满,敲响登陆第一锣,倾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咖啡西餐连锁顶级品牌,并且预计两年内开出300家。 “两岸咖啡”出自何丽玲的构想,意含深远。识别图标为咖啡杯加一道类似彩虹或桥梁的弧线,象征着这个事业奠基于两岸的合作,两岸同胞也可以藉此相互沟通,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8.
引言 我国台湾地区的警民关系历史与现状,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此只是撷取日据台湾时期、国民党退居台湾到“解严”前、“解严”后一些有关警民关系的案例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具体策略措施来对台湾警民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迟来的正义     
郑太男 《台声》2013,(8):52-53
早年台湾社会普遍流行跨海通婚,但到了清朝明文规定禁止携眷来台,从大陆唐山漂洋过海来台的男子只得与本地平埔人女子通婚,所以台湾民间有俗语:“有唐山公,没唐山妈。”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蒋经国开放赴大陆探亲以来,跨海通婚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台湾公”开始娶“大陆妹”,而这些通过通婚来台的“大陆妹”身份变成了大陆配偶,成为台湾当代的“唐山妈”。  相似文献   

10.
朱余生 《台声》2003,(4):29-30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无线通讯终端设备制造的国际市场上,“大霸”是中国国家计委认定的手机定点生产企业,台湾岛内排名第一的无线通讯终端设备制造商,是目前惟一在欧美市场上能与世界著名的“西门子”“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等公司一争高低的中国品牌企业。万事起头难1974年莫皓然先生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和几个学友被当时世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动得难以自抑。他们决心从研发生产电脑电话起步,去攀登世界微电子产品的高峰。企业取什么名称呢?在宝岛台湾奇峰矗立,以“五岳三尖”最为有名,而其中“大霸尖山”为尊,海拔3505…  相似文献   

11.
朱晓颖 《台声》2023,(2):79-80
<正>天色渐暗,城市里人车汇集,楼宇中灯火点亮。在南京闹市区珠江路商业综合体一角,西安小伙张可和台湾姑娘黄匀柔“高雄Hi~Five亥午”咖啡新店飘出咖啡香。“欢迎光临,想喝点什么?有热乎乎的台湾冬瓜拿铁哦……”黄匀柔轻声细语,询问着到店顾客。店里,名叫“糖糖”的宠物犬摇尾巴“求撸”,暖色系灯光照射在琳琅满目的蛋糕上。黄匀柔一边制作咖啡,一边熟练地为顾客打包甜品。  相似文献   

12.
古远清 《台声》2000,(5):26-27
“不同于其他诗社喧哗、尖锐的声浪 ,‘大海洋’诗社是束冷冽、清彻的灵河 ,理性而温和 ,客观而隽美 ,她的心胸像海洋般宽阔 ,浪涛汹涌是有的 ,但外观其伟大 ,那是自内自强不息的流声。”台湾“大海洋”诗社访问祖国大陆代表团团长朱学恕在武汉地区作学术报告时 ,说了上面一段充满深情的话。朱学恕先生的介绍一点也不夸张 ,的确 ,“大海洋”诗社不像台湾某些诗社那样善于大肆宣扬自己。正因为她很少大声喧哗 ,以至大陆不少读者对“大海洋”诗社非常陌生 ,不知在台湾南部高雄还有这么一个有影响的诗歌团体。左营是台湾一个重要的诗歌基地 ,《…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台商关注襄樊“一节一会” 9月12至17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中国国际诸葛亮文节暨经贸洽谈会”期间,台湾共有25名客商和3名记者参加,对该市招商引资和宣传报道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经贸洽谈会上,台商李予祺与市外经局签约注册成立襄樊楚凯塑胶有限公司;台资企业上岛咖啡集团与该市欧奇开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湖北省襄樊市台办 刘雪峰  相似文献   

14.
徐万平 《协商论坛》2006,(12):50-51
“海归”一词目前似乎比“留学生”更热,从“出国热”到“海归潮”,除了怀家念国的天然情结,其背后更有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后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个人发展空间。对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海归潮适逢其会。从美国归来的蓝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辉正是看准了这一时机,他看到了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看到了中国开始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了中国投资环境日益宽松。曹辉是爱海的,他经历过海洋文明的洗礼,而今由他经营的公司亦名“蓝海”。采访是在“蓝海”中进行的,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次谈话…  相似文献   

15.
钟旖 《台声》2023,(1):66-67
<正>“老板,我想买台咖啡机,有什么推荐?”当顾客踏进店门,店铺主理人蔡清洲从咖啡吧台走出,迎上前详细询问其需求与使用习惯。一番对话下来,顾客对咖啡饮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载兴而归。前述场景,是台商蔡清洲的日常剪影。他与咖啡结缘44年,其间16载“云游”大陆磨砺技艺,传播咖啡文化,现已成为推动大陆咖啡行业发展的台湾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饮料,诸如咖啡、可乐等一齐涌入中国大陆,大有取代茶叶市场之势。然而在众多国人品尝过这些洋饮料之后,才愈发地感觉到了滋味甘醇、香气馥郁的上乘饮料,非茶叶莫属。无情的商战不但没有把茶叶挤出饮料市场,相反却提高了茶叶的身价,这也再一次提示国人,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祖祖辈辈形成的茶文化只能不断弘扬,使其发扬光大。 不久前,我们随同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冯奇先生来到了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大街的台湾五福茶艺馆。 这家去年年末开张的茶艺馆,目前是在北京开办的首家与台商合资的高档茶艺馆。 据茶艺馆老板史云松先生介绍,“台湾五福茶艺馆”  相似文献   

17.
阿兰 《两岸关系》2002,(9):62-63
近年在台湾,想品那些“有名有姓”的咖啡,已经不一定要在咖啡馆,因为“行动咖啡馆”正蔚然成风。山上、海边、公园湖畔,经常可见车身设计极富创意的咖啡售卖车,台湾人管它们叫行动咖啡馆。现在在繁华的市区也开始出现行动咖啡馆的踪影,到节假日,这种咖啡馆称得上是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一杯难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呀,采访就直接到我家里来嘛,这样你还可以尝尝我做的台湾菜。”这句网络留言,让我在采访前,就体会到陈香陵的直爽好客。 从台湾到北京 梳着娃娃头的香陵一边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自然地招呼我进门,一边为我送上了一杯香醇的咖啡。“尝尝看,这是我妈妈自己种的咖啡,我家乡的特产,是用中药培育的绿色食品喔!”  相似文献   

19.
《当代思潮》2012,(5):80-83
“从某种程度上说,台湾是八十年代大陆多个现代产业发展的启蒙者。”不止一位经济研究者有这样的共识。在大陆,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发展滞后于世界经济步伐若干年之后,是香港和台湾商人通过沿海地区最早给大陆带来了塑胶和电子等现代产业。港商台商们获得了作为拓荒者报酬的“蓝海”,  相似文献   

20.
林长华 《黄埔》2013,(6):94-96
在台湾,有个很受重视、独具情趣的传统节日——冬节。台湾民间习称“冬至”这一天为“冬节”,非常看重这个热热闹闹的冬节。在台湾同胞心目中,过冬节犹如小过年,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