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至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层面。按照二十大的安排部署,增进民生福祉需要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进行新的解读和阐述;更需要坚持发展经济、坚持遵循民生发展规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成果亦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党的领导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胸怀天下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论述,是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线,围绕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展开的。报告指明了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背景,明确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推进策略和七大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民生经济思想集中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幸福。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经济粗放型的高速发展时期和中高速发展的高质量阶段,文章以宏观的角度,从这两个发展阶段出发,回顾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小康进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攻发展短板,营造跨越发展的新环境;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依法治县,实现政府职能新转变。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总体目标,“幸福云南”成为大会的一个主题词。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委九届一次全委会上的讲话也是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云南人民谋幸福”这一主旨展开的,明确指出: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省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深入领会,把增进全省各族群众福祉作为最终目的,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全心全意为云南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7.
"质量第一""质量强国"被同时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出党对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乐山应把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对标省内一流,以更高标准繁荣城市文化,保护优化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改进城市治理;以更高标准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更高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功能,深挖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个人感觉,过去五年,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工作立足点定位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工作亮点纷呈,增进了民生福祉,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一组组数据,为贵州重视民生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过去五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1.6%,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定位发展,节约优先、量力而行,产业支撑、科学运作。从根本上说,要把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办实办好,一靠觉悟,二靠制度。要把生态文明从作为一种自然环境的认识提升到作为一种文明境界的高度来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限于物质生态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1.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乐山市市中区通过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基层治理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致力实现夯实执政根基、服务中心大局、维护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须破解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固、基础性分配制度不完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民生保障压力日益增大等难题;我们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厚植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提升共同富裕整体水平,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明显提升破解制约共同富裕的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3.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首先,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为“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体现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理论来源和最大的政治。其次,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体现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后,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态环境,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奠基者。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所在。在新赶考路下如何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发展是必须回应好的时代之问。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在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这不仅使中国人民享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硕果实,也使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爱精神,持续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公安机关的重大责任和最大政治。公安机关如何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要深刻认识理解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要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维稳、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缺失、生态文明制度缺失。应当从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加强公民生态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实现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消除贫困问题、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对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南宁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边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高质量供需结构正在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等,但也存在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南宁渠道"的优势不够明显、补齐民生短板任务还比较艰巨等问题,为实现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力推进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突出创新引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优势;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持续聚焦富民,以民生福祉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