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几个重要维度上探索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丰富发展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主要有: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河南红色文化基因库,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平台,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河南发展优势;借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打造河南红色文化品牌;讲好河南红色文化故事,深挖新时代河南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河南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促使其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堪大任、能做大事、能成大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关键环节,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应在“两坚持两发挥”上着力。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东北地区在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体来说,东北三省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拥有广泛的政策支持,而这些条件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取了利用现代宣传手段,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载体,扩展文化市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等措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红色文化调研团"于2011年7月至9月间,以"探寻党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目标,在对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之后,总结出了东北三省在实现红色的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方面的若干经验,这对于今后东北乃至全国进行红色精神教育、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助于夯实思政课的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应注重在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新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多样化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多维的融入格局。  相似文献   

7.
百余年党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最丰富、最生动、最有力的宝贵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上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资源整合、师资水平、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党史专业素养,充分挖掘百余年党史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采取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高校大思政“红色育人生态圈”,切实把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环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岭大地形成孕育和弘扬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形成了云南红色基因,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云南红色基因,对于云南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土资源是可资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当地就近资源,挖掘并利用本土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境遇下,需明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本土资源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利用本土资源在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空间、解决学生认知困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价值定位。以观念转变、优势发挥、特色办学和创新体验为着力点,从本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本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现进路,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不断上升发展,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需求日渐增大,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个人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必修课程,也应及时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实践视野下,区分思政课的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重新构建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思政课大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分析,找到阻碍思政课的发展症结,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对当今高校思想道德培养方式进行剖析,深入思考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将做人与做事紧密结合,探索思政大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高校指出的育人方向~((1))。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及研究表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公共外语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混合式课程建设为例,在思政的助力下将网络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究信息化背景下适合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远程教育学生的特殊性,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的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建设就变得刻不容缓,课程资源建设又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而广西有着丰富的山歌资源,文章把校外的山歌文化资源建设与高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文科类资源建设的特色,同时也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精髓——山歌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但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却仍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其中,没有好的实践模式作为抓手是影响实践教学落地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单一、课程安排困难、风险难控和组织实施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经验,提出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性问题、“接地气”与“达真知”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河南的亮点文化,能够为河南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新时代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将河南浓厚的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国家认同感,带领青年一代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河南红色文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目标、重点、体系、方式等问题作了明确说明,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各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以焕发出无限活力与价值。但在其实际融合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体系陈旧与学生话语新颖、思政教师独唱和思政工作合唱、理论教育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等现实矛盾。同时,基于赓续红色文化的背景下,针对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要改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状,依托隐性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当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受主体的困境难题、客体的多难困惑和载体的利用欠佳等瓶颈的制约,应基于隐性教育视角发挥榜样力量、立足网络载体和依托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性,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当前,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要全力保护好、传承好独特的文化资源,全面加快实施“旅文强县”战略,加强旅游和文化的一体化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吹响了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号角.文中以《民政与社会工作》地名管理教学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理念在课堂落地见效的方法举措.在宏观认识层面,任课教师要做好教学理念上的三个转变;在具体操作层面,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从授课内容中凝炼出四项思政元素,探索了课堂思政元素运用的"五法",对于推动课程思政的课堂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