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记忆是党和人民珍贵的历史财富,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基础。在价值意蕴上,筑牢革命记忆有助于引领党和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在主题主线上,筑牢革命记忆核心在于坚守革命立场、追求革命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在基本原则上,筑牢革命记忆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真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在实践路径上,筑牢革命记忆要通过树立大历史观、实施国家记忆工程、拓展记忆传播场域等方式,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筑牢革命记忆的意识形态逻辑,对正确认识筑牢革命记忆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联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不仅明确了这是一种主要精神动力,也彰显了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延展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党领导人民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实践中形成发展,因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分工、地域范围、个体群体的不同,构成了伟大精神的多元样态。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员干部的“正身镜”和“校正器”,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赓续延展。  相似文献   

3.
张纯  邓雯 《世纪桥》2024,(1):14-16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铸就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时代,其在为坚定信仰汇入精神力量、为筑牢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精神根基、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引导等方面体现着重要的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是为了更好地拓宽其践行途径。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阐释,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大众性;从党史学习教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拓新媒体宣传革命精神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厚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业绩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特质鲜明,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增进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好其传承和发展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要科学把握其基本内涵,明晰其鲜明特质,更要关注其生成逻辑,深刻挖掘其现实价值,科学构建其传承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曼  韩锦伟 《世纪桥》2023,(3):69-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红土圣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重要命题一经提出,就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历史逻辑研究方面,学者们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纵向历史分期、横向类别划分、历史源头、构建经验等内容;在理论逻辑研究方面,学者们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核心理念与精髓要义、鲜明特质与价值意蕴等内容;在实践逻辑研究方面,学者们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实践主体、实践载体、实践路径等内容。在通过重要时间节点整体了解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更注意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更重视历史分析和现实需要的融会贯通,更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更广泛促成专业研究与交叉研究的协同合作,进而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吸引力、感召力不足,一些红色教育存在痕迹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琳琳 《世纪桥》2022,(9):19-22
历史自信是一种历史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其百年历史进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的高度认可。就其主要内涵而言,包括对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重大成就、赓续的奋斗精神、积累的历史经验的自信。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实现强国梦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坚定“四个自信”有显著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中感悟历史自信,在主动担当作为中筑牢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1922年,我们党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1.
《理论建设》2022,(1):72-81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可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在历史层面,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就的精神凝练,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新历史方位的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精神底气。在理论层面,构筑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的理论自觉,是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武器,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要渠道。在实践层面,强化学理研究,将精神谱系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坚守政治阵地,充分发挥精神谱系的意识形态功能;优化对外传播,厚植精神谱系的世界意义;加强团结奋斗,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践行党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作出重要指示,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驰而不息,  相似文献   

13.
正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秦慧杰 《党建》2023,(10):39-41
<正>60多年前,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辛,发现了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中,孕育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文化传统,赓续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不仅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筑牢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还要通过壮大综合国力,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同时更要培养文化工作队伍,提升文化自信的组织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王占可 《世纪桥》2023,(2):63-67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气壮山河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全面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自信于伟大梦想、积极投身于伟大事业、直面困难于伟大斗争、自律自强于伟大工程,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伟大光荣。  相似文献   

17.
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需要秉持整体性的历史思维。将大历史观作为解释框架,从规律史观、长远史观、整体史观分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是“承前启后”。从规律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两个务必”的认知根基上。从长远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里。从整体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定位,对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百年而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正是凭借着一股敢于革命、勇于拼命的强大精神,其涵盖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之中。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服务人民的重要主体。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内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党员干部教育路径,以“知、情、意、行”四层逻辑理路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为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勇担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许伟 《学习月刊》2023,(2):33-3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部署了“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保护利用好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共产党人要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科学回应信仰危机。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主体,要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想信念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继承与创新;历史逻辑是继承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现实逻辑构建精神家园,科学回应信仰危机;内生逻辑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