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根本方向、基本目标、外部条件、世界意义等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结论。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树立“三个务必”新的座右铭,形成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提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命题,丰富党的自我革命价值内涵,作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大会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活力和战斗力、领导人民不断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敢于斗争”是对原则、立场的坚守,体现的是担当之勇,彰显斗争的意志、勇气和坚定性;“善于斗争”是对经验、智慧的运用,体现的是运筹之谋,彰显斗争策略和方式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历史。共产党人的斗争是一种崇高的事业追求,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是从党和人民事业大局、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出发而进行的彻底自我革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策略、坚持在斗争中锤炼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宣告了我们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本文通过梳理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兵团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指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新时代兵团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借鉴参与。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继承和弘扬了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传统,在总结过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成就、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如何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擘画。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承接自治区授权以来,兵团加快了依法行政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法行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依法行政主体基本组建完成,依法行政的制度基本完善,依法行政的意识得到加强。党的二十大要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并提出了落实依法行政的明确要求。依法行政对于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以及法治兵团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兵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部署要求,转变行政职能,优化行政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促进兵团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凌胜利 《前线》2023,(2):33-36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贯穿着这样一条明显的线索:百年来,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的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其中有关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华章,深化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关于强国富民的梦想和探求,深化了毛泽东关于“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设想。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梦想,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刘兰 《世纪桥》2024,(4):78-80
党的二十大全面梳理了新十年的社会变化,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对此,高校要注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高校能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锦龙 《世纪桥》2023,(5):79-8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应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主要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关键因素、路径探究展开论述,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余义平 《世纪桥》2023,(3):1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大使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培训学习、整合教材内容、创新传播载体、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主题明确、思想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所处历史地位的政治要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实践教学,运用新媒体技术,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效能,对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各项事业作出了科学梳理与系统展望,为现阶段党性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引导学员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切实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党性教育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更是学员成才立业的时代诉求。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党性教育,需要坚持“三性”原则,增强“融入”系统性;讲透“三理”内容,增强“融入”理论性;立足“三化”目标,增强“融入”实效性。面向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尝试科学解答“中国之问”;面向世界,坚持“守正创新”试图系统解答“世界之问”;面向未来,坚持“守正创新”力求全面解答“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初心使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党的初心使命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使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于"四个全面"和"四个伟大"。以坚持党的初心使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方面,并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刘东 《理论建设》2023,(1):39-51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前学界的热点议题,学者们从生发逻辑、理论内涵、基本特征、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等维度展开了系统研究,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新的学术动向。但目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普遍存在切入视角局部化、研究方法单一化、成果样态碎片化、跨学科合作低频化等局限。在未来研究中,可以通过强化问题意识以深化理论阐发,拓展研究视角以丰富内容体系,加强学科协作以开拓研究新局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多维度阐释,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空间,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可从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价值论四个维度认知其生成基底、审度其演绎逻辑、剖析其辩证哲理、阐释其内在追求,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进程的规律,为现实把握“三个务必”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政治形态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作为主体要素,三者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有机化互动状态,构成了有机政治的生命。在中国政治结构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之间的有机状态,成为了推动中国政治形态走向成熟的标准。然而,要实现中国政治面貌的全面转型,政党这一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促成中国政治形态有机化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新时代十年的共同历史记忆,还原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执政主体,在构建国家发展战略、培育社会发展动能和推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使命与责任。这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有机政治体中所拥有的能量,又促成盘活中国有机政治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不断锤炼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完善和壮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七大筹备、大会召开、七大路线制定、选举进行、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充分反映毛泽东对中共七大的突出贡献。这既是他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实践,更是他一贯重视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经过多年来的宣传教育、教学讲解,通常被"以为"是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涵的"经典概括",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久而久之,成为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然而,从完整性、科学性的角度看,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词,显然首先应该是"党的群众路线"。因此,无论是正在开展、还是即将开展的第一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有必要从"原典"上,完整、准确地把"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灯塔,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谋求人类解放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用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巨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生命力,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间,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