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对开创未来的必然选择。“三个务必”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优良作风和精神状态。“三个务必”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引领,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行动指南,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胜法宝,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既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还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我们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引领发展大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要准确理解、正确认识“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路径,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深刻领悟做到“六个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征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立足于新时代、新方位、新形势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从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包含着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历史主动性,基于实事求是原则所建构的中国逻辑与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肩负世所罕见的复杂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成功密码正是将“三个务必”的时代智慧和价值意蕴在实践进路上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有其科学内涵,不仅体现了对于“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也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特质。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章修正案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如何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宣传宣讲工作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如何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深刻思考,是党中央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新告诫。“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三个务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对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对如何应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所作出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重大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内容丰富,精辟深刻.其中,回头看中国,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社会主义50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长期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取得实效,必须深刻而系统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历史地位,进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梳理总结“十六个成就”“三个历史性胜利”和“四个里程碑意义”,多维阐释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二是把“十三个方面成就”同“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一起纳入思想范畴,提出贯穿其中的“六个坚持”,科学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三是概括提出“两个行”等重大论断,进一步阐发“两个结合”的内涵,深刻揭示这一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和根本途径;四是精辟阐述“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重大问题,深入回答这一思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3.
“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概括和精辟阐述,也是以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逻辑关系以及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丰富和发展。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我们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8个明确"的基本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等重大理论观点的深刻阐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新发展理念”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造,深刻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党的二十大的历史地位、历史任务以及怎么在接下来动员全党力量团结带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的任务而奋斗的一个动员令,是思想动员、政治动员、组织动员。我们要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超越了资本逻辑的现代化模式,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历史经验的继承总结,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的深刻凝练。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于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破解“赶考”命题、实现长期执政的崭新叙事和科学回答。“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镜鉴历史过往的科学总结,也是回应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时代和人民所赋予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三个务必”内涵丰富,蕴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鲜明底色和制胜法宝、精神气质和策略方法。全面落实“三个务必”,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在汲取思想伟力中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人民至上,在厚植为民情怀中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战胜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在锤炼斗争本领中把握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9.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两个务必”基础上,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伟大事业的深邃思考。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高超智慧。新时代推进“三个务必”,要深入研究阐释,为推进“三个务必”提供理论指引;加强党性教育,为推进“三个务必”激发内生动力;融入“四个伟大”,为推进“三个务必”提供实践力量;强化党的领导,为推进“三个务必”提供坚强保证。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由来、科学内涵和实践进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是“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内容之一。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团结奋斗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