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安 《工友》2011,(6):18-19
主人公:小林 小林刚进公司的时候发现自己比同事们都要年轻,他们在一起讨论的家长里短,自己既不感兴趣也不懂。开会的时候,要么他没办法插话,要么想说的话被人抢了。渐渐地,小林自己也不再与同事主动交流了。  相似文献   

2.
1.道明寺摩羯他的话(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干什么?) 这么GIN……的人,我想除了摩羯别无他选。2.花泽类处女他的话(我对别人的事不感兴趣) 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呆在顶楼的平台,要睡15个小时,爱喝牛奶……3.西门天蝎他的话(每个女人的保存期限只有一个星期) 真是有够花啊,但遇到小优后竟  相似文献   

3.
汪尚源 《工友》2012,(6):58-58
如果生活是海,那么欲望如潮。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就像大海不能不涨潮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假如世人都没有欲望,就会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就会缺少热情、缺少投入、缺少追求,那将是多么苍白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4.
<正>年过半百的张宏盛是云南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一直管部主任,云南省第十九届劳动模范。说起他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似乎有些歪打正着的感觉。张宏盛的梦想是去当兵,对建筑施工一点也不感兴趣。可贵的是,张宏盛并没因为职业选择的不顺利而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6,(10):50-50
20岁的王守红高中毕业回乡养牛,一次陪客户参观牛舍,介绍牛的饲养情况。可是,那老板显然对这些不感兴趣,眼光总往地面上看,并问:“牛粪在哪儿?”王守红一下子怔住了,他还是头一次遇见这样的买主,买牛还要看牛粪。满腹狐疑的他领客户“参观”了牛粪,那位老板顿时眼放光芒,他如获至宝地说:“这些牛粪我全都要了,每斤一角钱.我跟你签订常年供货合同。”越积越多的牛粪正让王守红犯愁.  相似文献   

6.
"关键在人"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精神实质:一是重视和强调人的作用;二是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在实践中用好人、管好人、教育好人,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树坚 《中国工运》2014,(11):32-33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坚持"用艰苦文化锻造人、用乐业文化留住人、用公平文化感召人、用激励文化鼓舞人"的思路,以人为本、凝心聚魂,为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推动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一、用艰苦文化锻造人艰苦是南昆铁路的典型特征。在艰苦环境中锻造一支吃得苦、过得硬、靠得住的干部职工队伍,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2,(4):34-35
梧州市是广西东部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老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涌现了一大批奋发有为的劳动模范,目前健在的劳模有800人(全国劳模27人,省部级劳模367人、市级劳模406人)。多年来,梧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模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职工文化是人的因素的核心部分,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重视企业职工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这是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双赢的基础,也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工会要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确定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在推动职工文化实现社会化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为情所困的人说,情到深处,人孤独。话的后面,似有无限的叹喟藏着,只不过是欲说还休罢了。情有多深,是心里的事情,心似深宅大院,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没有人可以探得了底儿。而情是藏在最里面的,养在深闺人不识,所以孤独。其实,早该知道如此,人人都知道如此,又何必叹喟。然而,又岂止是孤独?把那深藏着的叹喟拆穿说破,更有痛苦、焦灼、敏感、脆弱、怨怼等等诸多情感体验伴随孤独而生,当然,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幸福。只不过幸福在其中占得的百分比在感觉上总是少的——谁会嫌幸福太多难以受用呢?所以,情到深处,人孤独、人痛苦.人焦灼、人敏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 《工友》2006,(10):12-13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工会代表会(十二月二十六日)工会是群众的、奋斗的机关。工会的权力,应该十分集中,才能奋斗;同时又一定要是民主的集中,才能容纳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致为少数人所包办,变成专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工会的权力集中在大多数人的会议上,小是集中在个人身上,即凡事须经过大多数人的会议决定。一决定以后,即必须实行。各会员在一事未议决以前,均可自由地发表意见,若一经会议议决以后,则无论什么人均须服从。这样,一方面可以容纳群众的意见,一方面又可一致地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亦称人本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和功能优化提供动力基础和动力保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在内的一整套管理工作的总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1.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观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认为,企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与社会需要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是挖掘人的创造潜力以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在企业可供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陆勇强 《工友》2012,(6):45-45
人在职场,要清楚明白,哪些东西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美国影星梦露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并不是风靡全球的那张,而是一张浅靠在绣花大床边抚花而笑的照片。拍摄这张照片的人叫西塞尔·比顿,他是一位英国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开始为模特、影星拍摄。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处在相互联系和辩证发展之中,孤立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存在的。按照这一观点,我们在分析和研究工会共产主义学校问题时,也不能用孤立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是要同社会诸种现象联系起来。其中,特别要同社会的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在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范围内,从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综合地进行研究,并从中发掘出工会履行教育职能、发挥共产主义学校作用的必然规律。一、一个严峻问题的提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教育人是工会作为共产主义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一大政治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发展与社  相似文献   

15.
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民心向背,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成长成才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在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下,劳动教育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关系。研究认为,当前劳动教育存在家庭教育错位、 学校教育缺位、社会教育低位等方面的掣肘,其内在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研究建议:从构建共同体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劳动实践育人功能等方 面着手,切实推进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作余 《工友》2008,(5):40-40
环卫工作是件苦差事,当大多数人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我们的工人就已经在干活了;夜幕降临,人家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看电视、话家常的时候,我们的工人还在外面清扫。辛苦不说,他们每个月就拿那么清汤寡水的几百块钱,你说说,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做这个事情呢!人是"走马灯"似的换,我们心里急着呢!  相似文献   

17.
方可成 《工友》2012,(4):22-24
这个代表群体要庞大一些,不能是四个代表,也不能是九个代表、十个代表。有几百个代表才是对的。 2012年3月的两会,在2978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哪几位代表身上承载了最多人的期待,要反映最多人的呼声?答案是:广东团代表胡小燕、重庆团代表康厚明和上海团代表朱雪芹——他们三个人,要为2.42亿农民工说话。  相似文献   

18.
青岛纺联齐意纺织有限公司郝建秀小组是全国纺织行业班组建设先进典型中的杰出代表。"郝建秀小组"自1952年命名以来,无论是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都始终传承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不断赋予班组建设新的内涵,创造新的经验,在全国纺织行业班组建设中始终发挥了火车头作用。挖掘创新潜能,创一流工作业绩郝建秀小组现有成员18人,平均年龄36.4岁,其中党员6人,团员3人,高级技工2人,技师1人。  相似文献   

19.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呈现为共同生成、彼此形塑的同一过程。实现劳动解 放的过程,亦是超越资本主义劳动异化、通往人的解放、实现人重新占有自己本质的过程。马克思在批判和吸 收以往劳动观念的基础之上,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本身,从历史生成论的角度疏解劳动与人的本质关系。 总体来说,马克思遵循了从肯定一般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再到洞见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现实,最后予以批 判超越重新复归人的本质的逻辑理路。明确这一理路和其中蕴含的人学向度,对于推进新时代人的自我理解和 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喝在欧洲     
在我看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比欧洲人对喝付出的代价更大。中国人即使狂喝豪饮也比不上。因为中国人更多的喝的都是高度烈酒,无异于酒精,酒精便宜得很。如果喝了高档的酒水,那肯定不是自己掏腰包,中国的好酒历来是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在中国,饮料是小孩的专用品,而且用量和频率都极无规律。而欧洲人对饮品的需要如同吃饭,绝非可有可无。用早餐时,牛奶、咖啡或果汁必具一种,午餐时大多喝果汁,也有少数人喝少量啤酒。晚间难得一份宽松,喝的较为复杂了,咖啡、饮料、香槟、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各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