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雄 《世纪桥》2012,(2):18-22
她是中共一大前最年轻的党员金家凤之妻,早在1921年就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北大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她曾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以北路总指挥的身份,率领十万长辛店、开滦的工人武装起义;她曾与缪伯英等一起组织领导北大女学生会,组织“女校大同盟”;她曾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传唱到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苏州大公园、怡园管理处负责人等职,当选为苏州市第一届妇联委员、第一届教育工会委员;1951年,毛泽东来苏州视察时,还特意插话说“我在北大时认识了你们苏州的‘毛妹妹’”……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共有女党员1596.9万名。千千万万的女党员几十年来为推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谁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呢?她的名字叫缪伯英,早在“一大”召开前的1920年11月,缪伯英就已经由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缪伯英1899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先就读平江县启民女子学校,后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学校。 这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中国社会激烈动荡。一批怀有远大抱负的仁人志士都在努力探索救国途径。1919年底,缪伯英参加了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工读互助团”。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大批杰出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曾满怀深情地称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当时,把李大钊看成“真正的老师”的青年人还有张太雷、邓中夏、高君宇、赵士炎、何孟雄、缪伯英、瞿秋白、王尽美、刘清扬、周恩来、邓颖超、陈乔年、田汉、李运昌、陈毅…… 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巨大魅力是怎样产生的? 李大钊与青年交往,总是不忘引导他们懂得怎样做人。他特别重视对青年进行人格教育,1923年,他在接受上海《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的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这是一定的。所以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此时也可以供我们的利用了。”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2,(1):65-F0003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陈独秀、李大钊影响甚巨,当时被誉为"南陈北李",他们二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当时北大校园里的青年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两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独秀孤松(李大钊笔名)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黑夜,吾辈仰承。"  相似文献   

6.
肖伊绯 《党史博采》2022,(10):65-69
<正>整整一百年前的一次“极关重要”之讲演整整一百年之前的上海,1922年9月3日《申报》第十五版刊发了一条简讯,题为《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原文如下: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青年星期演讲会于今日下午一时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在中华职业学校演讲青年问题。该会以此问题极关重要,特邀印力志、沈雁冰、杨贤江等加入演讲,临时听者尚可发问云。  相似文献   

7.
青年朝气蓬勃,正是兴旺发达的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既有自己五彩斑澜的梦想,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但个人梦想的实现应以“中国梦”的实现为基础。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书北大青年学生谈“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引用欧阳修的话“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寄望青年学生,应将个人梦想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留学苏联学生代表时曾亲切地把青年人比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并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邓小平同志寄予青年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北大校园时指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青年学生被寄予的厚望。而在当今新形势下,青年学生既面临美好的机遇又将受到严峻挑战,是复杂的一代,也是幸运的一代。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不聘请陈独秀、李大钊,北大就不会成为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蔡元培任校长前,北京大学—仍晚清封建衙门的旧习,可谓陈腐不堪,改革旧北大成为他义不容辞的使命。北大改革千头万绪,文科改革理应率先垂范。可是,文科学长久乏其人,蔡元培为此犯愁。一次,他走访北京医专汤尔和与北大教授沈尹默时,谈及此事,汤、沈二人不约而同地向他推荐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并以10多本《新青年》相赠,称陈独秀“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蔡元培和陈独秀有过交往,他们都曾是爱国协会会员,同在上海的一家实验…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21,(1)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陈独秀、李大钊影响甚巨,当时被誉为"南陈北李",他们二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当时北大校园里的青年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两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独秀孤松(李大钊笔名)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黑夜,吾辈仰承。"这两首诗把陈独秀、李大钊联结在一起,并比拟为"悬照古今"、被一代人仰承的"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05,(14)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2.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的人是李汉俊。3.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5.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缪伯英。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6.1920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有一个被称为“英雄夫妇”的家庭,这就是何孟雄和缪伯英。人们对何孟雄的名字都非常熟悉,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而对缪伯英,知之者可能甚少。其实,她也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而且是第一位女党员。她同何孟雄一样,在充满白色恐怖的斗争风暴中经受了洗礼。缪伯英虽然没有牺牲在敌人的屠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马叙伦早期相识的共产党人之一.“5·4”运动时期他们都在北大任教,由于“5·4”运动,特别是“5·4”以后的共同斗争,关系更趋密切.李大钊和马叙伦一起领导了1920年北京的第二次索薪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马叙伦和李大钊分别被推选为北京国立大专以上八校的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和书记.在著名的“六·三”事件中,李大钊、马叙伦和北大教授沈士远一同走在游行请愿队伍的最前面.在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女英烈的行列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她就是中共最早的女党员、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缪伯英。缪伯英,1899年10月21日生,湖南长沙县清泰乡缪家洞枫树湾人。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缪芸可曾一度在湖南省教育司供职,参加创办过好几所中小学校和女子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李大钊则是北大有名的教授、图书馆主任。他们同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始人,又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对于张国焘来说,李大钊无疑堪称恩师与引路人。但张国焘在1924年被反动军阀政府逮捕后,却出卖了李大钊。由于张国焘隐瞒了这段历史,所以直至1927年4月英勇牺牲,李大钊也不知道他所信任的学生曾经出卖过他。 张国焘1916年进入北大学习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3年后刚刚归国。1917年1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翌年1月,又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张国焘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读到李大钊的文章时,还不认  相似文献   

16.
李童 《党建文汇》2009,(3):41-41
1927年4月,追随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走向军阀张作霖安设的绞刑架的,竟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短发素装,却气字轩昂:她就是北大的湖南女子张挹兰。  相似文献   

17.
正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前去护送,这时,他俩共同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他还邀请北大的进步学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开展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05,(7):19-19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相似文献   

19.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缪伯英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的负责人,经常深入到丰台、南口、石家庄等地,在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缪伯英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开展党外联合战线工作,被选为民权运动大同盟的筹备员,负责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推动妇女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整整一代青年,被尊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楷模。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后期,两人有过整整十年的历史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一、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 1917年,陈独秀应聘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