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秀娥 《传承》2008,(10):100-101
红军长征中,数千名女红军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弘扬和传承长征女战士坚贞不移的革命理想、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自觉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中,数千名女红军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弘扬和传承长征女战士坚贞不移的革命理想、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自觉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大稷 《理论月刊》2007,(3):177-179
长征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着严重生死存亡的情况下进行的,各路红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多次战斗,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我们党在红军长征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它们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实行疏导方针、统一思想认识;服务人民、群众性强;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求同存异、争取团结。这些宝贵的经验,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红军长征史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廓清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深入挖掘弘扬红军长征最宝贵的精神底蕴,提高长征史研究质量,更好地总结红军长征胜利的成功经验,广泛继承与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定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富强盛国家的新长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宝渭 《传承》2014,(12):4-8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役,更是长征路上最悲壮的战役。在红军长征经过广西的这段艰苦岁月,红军在广西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留下的光辉印记永远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无论在报纸、杂志,还是在电视、广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红军长征那难忘的战斗岁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鲁迅把红军长征看做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幽默”地说,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史,是一部军魂铸造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实践中提出的,但为全国各路主力红军将士所认识和把握,真正成为红军的军魂,是在长征中实现的。长征演绎了铸造军魂的历史必然,党的目标追求与红军官兵革命信仰的一致性,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成为红军军魂的思想基础。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对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损害,使在党中央绝对领导下团结对敌,成为各路红军指战员的共同组织要求。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领导的确立,是长征铸造军魂的政治条件。长征的军魂工程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它为我们党领导和坚持抗日战争,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长征铸造了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对我军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雄章  ;李庭华 《传承》2014,(9):28-30
在纪念红军长征过桂北80周年之际,来自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广西桂林地区林业学校等单位的15名史学工作者和从事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自发重走桂北红军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红军无名烈士墓,慰问平凡的好人等,并对保护红军长征遗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埔 《黄埔》2006,(6):24-24
10月19日,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召开座谈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会长吕传镛、副会长温文魁、秘书长刘衍珍、在筑理事、黄埔后代以及机关干部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刘衍珍秘书长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了红军长征概况、红军长征在贵州特别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有关情况;组织大家重温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有关论述;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的有关指示精神。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今天,伟…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有着十分热切的长征情怀,称赞长征是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新长征"的概念,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走的新长征。"新长征"传承和发展了红军长征精神;新长征与红军长征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二者存有共性:都面临诸多困难,根本目的相同,都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都要历经漫长的过程。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需要坚定新的信念、树立新的信心、维护新的团结、开创新的境界、锻造新的力量、紧拥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世纪行》2006,(7):41-4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本期刊发的《陈云在长征路上的“神秘失踪”之谜》一文,生动地记述了陈云同志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领会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征在我军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事关红军的前途与命运.党中央审时度势,挥师北指,虽经多次重大改变,但最终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红军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鲍洋 《天津人大》2006,(11):41-42
今年是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感悟革命来之不易,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大红军长征所熔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国管局离休干部中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1-21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中的舆论宣传秉承科学的战略指导,围绕北上抗日,针对不同对象,有重点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主张。这些舆论宣传一路播撒抗日火种,最大程度地鼓舞士气、发动群众、瓦解敌军,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巨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从湖北黄陂北部山区诞生的一支革命队伍——红25军,汇入了长征的伟大壮举。它的长征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路线,有“中央红军向导”的美誉。为缅怀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武汉市组织了“重走红25军长征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忠实记录了长征途中的动人往事和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特刊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黄利明 《当代广西》2011,(13):48-49
桂北一些农村老屋的墙壁上、木板上和岩石上,至今仍保留着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和漫画。这些至今仍留存着的标语,虽经时代的变迁、岁月的冲刷已是斑驳、褪色,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印证着“红军是宣传队”的含义,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李静 《人民论坛》2010,(4):180-181
周恩来同志为红军长征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风范和崇高品德。这种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