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去年以来,雾霾天气袭扰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影响,呼吸道病人增加,长此以往,雾霾天气还会成为肺癌高发的诱因,每天能够仰望到湛蓝的天空,是人民的期盼,是建设强国强省进程中遇到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在崇尚法治的时代,治污降霾需要依法推进。如何治理雾霾,保障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央与地方围绕立法的关联和互动是我国央地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论文从宪法和立法法中的立法权位阶设置、地方行使立法权的实际情形,以及地方性法规备案审查机制三个维度聚焦立法权分配中的央地关系。研究认为,我国央地立法权分配除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外,在实践中还形成了“分级治理”的机制。中央通过建立并完善分层次、分程度的地方立法合法性审查框架,赋予不同层级、区域的地方政府改革探索、自主创新的差异化治理空间。这种非均衡性分权在确保中央权威与地方立法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兼容的同时,也使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风险稳定在可控范围内。探究央地立法权分配中的制度设置和主体互动,既可以为理解我国央地关系提供新维度,还可以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制现代化"论说的代表之作,《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一书存在着法制乐观主义倾向。无论其思想来源,对传统与现代性的看法,以及对人性改造的主张等,都带有乐观主义倾向。这种乐观主义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其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因此,需要检讨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立场,对其注入社会危机、风险等理论元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建设工程,研究法制现代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了法制现代化的一般意义及其内涵,以期为法制现代化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其性质受自身及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有利于金融生态结构的优化和良性运转,反之则弱化金融功能的发挥,甚至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在法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都要通过法律来发挥其影响力。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在系统阐述法制建设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评析当前的金融法制建设,进而笔者提出了关于金融法制建设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士昌 《政法论丛》2012,(4):129-F0003
当“和谐校园”列入高等教育既定的政策目标后,路径选择成为关键,而社会秩序调控中的维稳机制常常被原封不动地移人到校园之内,这套以化解纠纷为取向的秩序恢复方法,固然可以达至弥合社会缝隙之目的,但却无意于建构一种预防和避免社会结构内部扭曲和断裂的保护体系。且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秩序重整在学术的创造和传承面前力不从心,正所渭“沙门不拜王者”,因此,单纯的维稳手段不应列入选项,大学秩序的维护需要另寻他路。  相似文献   

8.
治理现代化追求善治秩序。达到善治秩序需要治理价值、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三维构建,这样,才能在治理价值应然发展逻辑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实然演进逻辑耦合中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南非1996年《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构建了严密且具有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矿业发达国家在协调政府、雇主、雇员和社会组织有关健康与安全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该法是南非矿山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为我国修改《矿山安全法》、完善安全监管法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过三次历史巨变与三大法律革命。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发生的一场法制创新运动,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文章就如何看待西方法律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如何理解传统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如何认识法制变革进程中的政府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学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主义指以国家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社会观念体系,它的内在精神有广泛的表现。国家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走过从未间断的一元化的发展道路;在欧洲,国家权力是二元化的发展,多受到制约;近代以来是自由主义占据上峰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主义一直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乃至法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批判国家主义,不等于否定国家具有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法制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西方法律精神和中国法律传统的双重影响。中西法律文化的交互影响与共同作用,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向现代法的过渡和转变。在现代法治演进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和交流,各种制度不断比较和选择,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征——交汇与融合。这是一个连续的、至今没有结束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法制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4,(15):234+236
我国农业产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必须转换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制保障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制现代化是当下中国的时代课题。法制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 ,因而法制现代化应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自由生活为终极关怀的现代化 ,其现实关切应当是权利至上 ,以权利为本位型构法制现代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岳爱娴 《行政与法》2009,(11):66-6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之间和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矛盾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治理理论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相关性出发,提出构建我国治理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轻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轻罪治理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轻罪治理面临犯罪附随后果制度不尽完善、起诉裁量权行使存在不足、轻罪案件诉讼程序亟须优化等现实困境。现阶段,以宣告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免予刑事处罚作为轻罪案件的界定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应通过探索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配套改革,优化起诉裁量权运行机制,完善缓刑执行配套措施,建立轻罪综合治理中心等措施,推进轻罪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定是有邪恶和阴暗的一面,需要利害法度加以驱策.无论善恶之辩,人性都是复杂的,我们要承认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同时又要认识到性善论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身处群体中的人不可能都是道德完美的追求者,而是容易受到各种现实的诱惑的普通个体.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有必要设立基本道德标准,在道...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持,政府要完善法治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保证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减少贫富差距,把人们的收入格局进行调整,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因此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程琥 《法律适用》2015,(2):18-23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尽快设置行政法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有效解决行政纠纷以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结合我国现实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区,我国行政法院的设置模式应当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可以探索建立三审终审制的行政法院模式,即在目前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的基础上建立初审行政法院,在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的基础上建立上诉行政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的基础上建立最高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属于最高人民法院下辖的专门法院。  相似文献   

20.
王旦旦 《法制与社会》2014,(11):255-256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法制保障初成体系。国家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大量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健全。但是,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还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法律制度方面乏善可陈。立法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资金无保障。为此,应当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建设管理,保障资金支持,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