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一国社会主义"论争中,由于观点相同以及特殊的私人关系,布哈林作为理论家曾坚定地站在斯大林一边,并支持对反对派的残酷斗争.布哈林的论辩大多是错误的,如认为列宁论述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在讨论国内问题时可以"撇开"国际关系;即使没有国际援助,苏联也能够以落后的形式和缓慢的速度建成社会主义等.布哈林的论述之所以能成为党内的主流思想,关键就在于斯大林掌握着中央实权.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9,(31):235-237
所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基本内涵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围绕、以中国共产党传承至今,坚定不移的红色信念、以当代中国所践行且拥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以毛泽东同志所提出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准则。再在习近平同志所提出,中华人民所崛起且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不败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人民未来航程上最明亮的那座灯塔,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结晶。只有切实实行、学习、参考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势必会在想思想上,精神上,再达到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之所以能深刻地改变世界是因为:它创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方向和道路;其理论品质使其能够超越历史和地域局限,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是因为:它在解决中国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能够准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能够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引中国成功实现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转变是因为: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更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解决国际问题放在了突出地位,使中国为人类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路向、路标、路径三个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向"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标"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显著的开放性特征。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改革,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宽广眼界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发展的实质,是利用当今人类文明成果,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发展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本质是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上,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着中国的前进道路,然而找到正确的理论只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充分条件,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九十六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方面来准确理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有两种概括:一是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学界的中国模式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在实践上全面推进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构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中国特色内在统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本轮欧洲民粹主义浪潮兼有左右翼政党参与,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又一例证。尚塔尔·墨菲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运用斗争与抗争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为理解欧洲民粹主义提供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分析框架。本文以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斗争观为核心切入点,论及其提出的论争式民主和激进民主等概念,从民粹主义的定义、兴起原因、影响与应对方法入手,具体探讨如何从政治边界划定与论争式民主的角度理解当代民粹主义的概念与特征;如何运用霸权与激进民主的概念分析民粹主义的兴起原因与当代欧洲自由主义霸权;如何评价民粹主义运动的影响以及当代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善用激进民主,充当反对霸权、反对极端右翼民粹主义运动的先锋。诚然,墨菲的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但墨菲重拾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身份和斗争的传统,亦是其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方,约于20世纪初东来中国,但直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取某种话语权,基督教社会主义才引起基督教知识分子的广泛注意,借之作为化解基督教和社会主义的冲突,应对共产主义挑战的理论资源.张仕章等人试图将其中国化,为基督教救国提供一种可能路径.基督教社会主义在基督教内部赢得了部分在华传教士和中国信徒较为广泛的认同,并切实影响了部分信徒的思想取向,但其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未进入实践,故其现实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当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不过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现在有不少人对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大加追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质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关系:一是肯定二者都属于当代世界左翼进步力量,二是从源流关系上说明二者“同源而不同流”,三是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斗争策略手段、基本理论认识等方面分析二者的根本分歧和本质区别,四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当代社会民主党的本质区别,五是探讨二者相互学习和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社会主义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过程,思考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如火如荼革命阶段。二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曲折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陷入低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国取得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成功开辟了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振兴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既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又包括对国际共运主要节日的纪念。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品格、列宁主义的涵义与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革命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断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不应被用来裁定现实;应当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大不相同,它们在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因为历史发展的不可测性,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作出准确预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上作无谓的论证。民主社会主义与我们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是同根同源,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党国际的政治实践看,它们历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以劳动者、社会的中下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民主社会主义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为目标,从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升华民族智慧等方面展开了探究,希望可以为从事有关工作的专家、学者提供帮助,使民法理论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事业的暂时受挫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思潮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有所复兴,古巴社会主义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本"不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它集中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我们应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统一上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以人为本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作为一个科学论断,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严密的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是不确定的,不存在单一固定的模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中国独到的、独有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形态。社会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如何全面地、完整地、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没有终结。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创新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道路和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是其特色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对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准确判断,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