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怀倩倩 《法制与社会》2010,(24):188-188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司各部门、各社会组织都有责任。检察机关的专政性质、法定职能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目标,都充分说明了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把它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叶柱明 《法制与社会》2011,(10):197+199-197,199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网络虚拟社会引发的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作用,摆上了检察机关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3.
双面城管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1,(24):65-67
每一次,城管进入舆论风暴的中心,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一阵剧痛。小贩与城管之间的冲突是近些年来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从2006年的崔英杰案到2011年的夏俊峰案,几乎每一起与摊贩有关的事件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人们社会情绪的悲喜沉浮。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社会中要重建社会公信力,固然涉及到诸多的方面,但首先是那些掌握着许多社会资源、对社会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的部门,比如政府、司法、传媒、社会团体和科研部门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和人民之间社会给付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法是在社会保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超越了社会保障法的给付模式和给付水平。社会法在性质上属于公法,并且以社会给付为核心。我国社会法的体系宜分为“社会预防制度”、“社会扶助制度”、“社会促进制度”与“社会补偿制度”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与社会给付程序法及社会救济法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社会法体系。它们在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公正上发挥着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功能,并形成一张安全网,保障个人在遭受各种风险时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启动的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控制机制、整合机制正在趋于解体,而新的公平合理的体系与机制尚未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加剧,大量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因此,转型期也是社会安全问题的易发期,重视社会安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安全的主要因素,指出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是各级政府应特别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立法却未对这种特殊的诉讼资料加以规定。通过分析其基本属性和证明方式的手段,可以得出社会调查报告具有相关性和证明力的结论,因此主张将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使用;社会调查报告的特性迥异于传统的书证和证人证言,宜将其归入科学证据范畴,作为一类特殊的证据类型与鉴定...  相似文献   

8.
赵旭 《法制与社会》2011,(18):120-121
本文通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扣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就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及方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以期对社会管理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和移民社会。美国早期的移民社会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便具有了现代社会思想理念——契约思想、自由思想、平等思想、多元思想和团体思想,而这些理念是现代社会所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本文分析问题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进程中,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展现出一系列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明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目标设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中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实以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为主线的社会建设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涵养社会治理核心价值,坚持"四维治理"等。这些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彰显出中国之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呈现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壮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