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克服吕元礼现代化是一种革命性的进程,无论是就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言,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震荡.由于西方国家已率先进入现代社会,对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现代化进程就具有赶超的性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震荡也更为激烈,并...  相似文献   

2.
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利益群体的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有效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利益群体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因此,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谋求利益群体良性发展的制度化对策,使其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进程的新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揭晓 《前沿》2014,(5):133-135
网络不仅是信息社会一种全新的技术媒介,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4.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中国的发展,价值目标的全面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向发展的社会,它在本质上安求必须全面地确立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且是由于处于结构性转型状态的中国,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都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在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认识和选择上也很不一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目标的建构和认同,就很难形成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无政府主义”和“无中心主义”,滞障、延缓社会现代化进程。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  相似文献   

6.
我区有80%以上的人口劳动生活在农村牧区,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直接关系着全区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解放农村牧区生产力、极大改善农牧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兴的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相应的伦理道问题。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任何伦理道德也都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事物和道德的配合出现了错位。面对网络发展中初见端倪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一、网络上的社会交往存在着对个人影响的道德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田丽 《前沿》2014,(17):28-31
频繁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的角度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民众对当地政府的政治认同面临着危机,导致事件极易发生,具体来讲:利益认同的流失是关键原因,制度认同的流失是直接原因,价值认同的流失是深层次原因。因此,要有效防范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必须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这三个方面来重构人们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兴的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相应的伦理道问题.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任何伦理道德也都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事物和道德的配合出现了错位.面对网络发展中初见端倪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这是当今我们每个人都向往、憧憬和追求的.因为它不仅能带来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且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前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伴随着五光十色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是人们心理的优化,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的心灵世界里,荒芜不毛之地正急剧增加王现在实在该向人们大声疾呼:当你埋头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时,千万别忘了构建社会心理与现实世界的新和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与青年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智君 《青年探索》2006,5(5):68-69,78
消费文化带来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改变,也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影响,甚至带来了青年的认同危机。本文阐述消费文化对青年认同危机的影响:即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会对青年的现实认同产生强烈的破坏性;消费的私人化威胁到了青年自我的同一性;生活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青年极容易损害对他者的认同;对消费可能性的的畸形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青年的阶级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方式,政治认同事关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当前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迁、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给当前中国政治安全形势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强化对政治领导主体的认同基础上,深化政治认同内涵、创新政治认同方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跃迁,社会生活的诸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现代化。人类能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代化在大大改变了世界原貌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均衡状态,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而且在一国范围内制造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不平衡,以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缩小与现代化的“先行者”,也即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而且要解决自身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现代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及规律的研究,以选择正确的现代化战略来加速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对政治发展及整个社会发展状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权威、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影响,直接表现为政治认同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维护众多利益的合法利益、尽可能的缩小利益差别、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形成积极的、理性的、多层次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反思SARS危机:政府再造、法制建设和道德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 ,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深层的和理性的思考。人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 ,SARS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而是一个汇聚诸多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其它更多问题的综合性危机 ,它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带来了重大、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人们在感受SARS危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感慨人类自身脆弱的同时 ,也在反思我们的公共能力、法律制度和社会道德。SARS危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但它带来的一系列的非医学反应 ,包括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审思、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估、公共生活的检讨 ,还有它对…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 《人民政坛》2008,(8):43-43
答: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民族素质与政治文化关系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特殊的精神现象 ,政治文化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倾向。尽管二者同出一源 ,都归属于社会文化形态 ,但在发展进程中却又具有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民族素质与大众社会相结合 ,政治文化则更多地与官僚阶层相联系。政治文化对社会性质的变化极其敏感 ,而民族素质似乎反映迟钝。因此 ,由数千年封建意识内延积聚而成的民族素质 ,严重阻碍和干扰了新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当前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及现代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离不开非经济性因素的作用 ,亦即广大民众对政府决策和国家行为的认同。这就需要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而这种发展倘若没有民族素质的提高相配套 ,也许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一艰巨任务就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作为一种以经济为先导、以价值观为核心、以政治为辅成、以广义文化为主体的社会合理化与一体化浪潮.既密切了世界联系.又导致了一系列冲突与危机。全球化在加深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中国民族精神中凸现的认同危机与失范危机就是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享受生活观念的流行。当“享受生活”成为一种价值目标,如果正确的观念缺席,人们道德感淡化,就会带来各种安全问题,如人们追求享受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由此导致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个人潜能的无限发展,是人们乐享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所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重塑生活理念,主要是辩证地处理劳动与享受的关系,二者本身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在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中生活。这一思想有助于人们克服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带来的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同时形成健康、文明、安全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