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是近代各国发展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印度的这个过程却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能得到正常合理的进行。十九世纪后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印度知识分子通过分析与认识印度愈益加深的贫困与不发达状况,对英国的殖民政策加以抨击,发展成熟了包括民族自治在内的民族主义思想,促进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一十九世纪上叶的印度知识阶层对英国宗主国和殖民政府抱有极大幻想,以为通过殖民制  相似文献   

2.
1947年——1964年,是印度现代史上的“尼赫鲁时代”。作为新印度的最高决策者,尼赫鲁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民族独立、寻求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现代印度奠定了基础。一、废除封建土邦,建立统一的行政区划制度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奉行“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实行省邦并存制度,约有20个省直属英国殖民当局,565个土邦由封建王公统治。这些土邦王公是世袭君主,统治着印度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享有各种独立大权,在各自的邦国中实行残酷  相似文献   

3.
英国入侵印度后,英国人不仅改变了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貌,也改变了原穆斯林统治下的印度法律制度。独立后的印度法律,多与殖民地时代的法律有继承关系。因此,研究殖民时期印度的法律制度状况,不仅是探讨印度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是如何进行法治的。一、外国法律的引入印度英殖民统治者并未经过很长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司法行政制度。就象大英帝国  相似文献   

4.
英国殖民统治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促使了印度社会结构的变化 ,其中中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尤其引人注目。这支队伍主要依附于殖民统治而存在 ,在西方文明的浇灌下成长 ,从而也决定了他们与殖民政权的妥协性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性 ,这种特性影响了印度的独立之路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涉及到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政治等诸方面问题.福斯特与印度存在紧密的生活及思想关联.在《印度之行》中,存在着多个侧面的印度形像,既有关于印度被英国殖民的历史的客观记叙,又有关于印度民族宗教矛盾的艺术直陈,既有东西互动关系中体现的印度素描,又有从"东方学"角度观察而来的印度变形.  相似文献   

6.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印度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实现 ,西方的宗教观及其哲学、政治、社会与伦理思想也渗透、传播到了印度社会。主要在民族独立动机的驱使下 ,印度近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诉诸西方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和入世进取的思想 ,同时汲取印度古代宗教的思想遗产 ,致力于革新本国宗教传统中的不理性、非人道和消极玄虚的因素 ,表现出了一种较明显的世俗主义取向 ,并对印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吕昭义 《东南亚》2009,(4):37-42
印度东北地区是印度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是与印度内地联系薄弱的边疆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东向政策”以后,印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向开放。但由于该地区的特定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文化等因素,印度对发展该地区存在诸多疑虑,如何增进互信、开展沟通与合作是云南省与印度东北部开展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初开始,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一方面表现在印度人希望获得马来亚的公民权,但更多地体现在印度劳工希望殖民统治者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待遇。然而,印度人温和合理的政治诉求遭到殖民当局的拒绝,因此他们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罢工。罢工的失败促使印度人争取祖国印度独立自由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进而在日据时期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日据时期的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是一场无果而终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失败的民族主义运动,但这场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印度民族主义意识为自治和独立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的提出者、传播者和社运动的领导人大都是西方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印度的西方教育又是在英国殖民政府捉进下建立发展起來的,这种逻辑上的联系表现出具有殖民地经历的后发达社会走向现代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特征。在印度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挫折等经济因素能从根本上解释民族主义发展的动因,而西方教育则能解释发展得以实现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英国政治结构独具的法治主义传统使得由英国殖民统治所引领的近代印度社会转型与法律移植密切相关。英国法的输入奠定了"英—印法"体系的基础,法律移植通过为印度注入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等现代理念促进印度社会转型的同时,在解决社会陋习等方面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传统文化的许多消极因素仍然困扰着印度社会及其诸多民众,贫穷和压迫并不罕见,全面实现社会平等、自由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论尼赫鲁—甘地关系的实质及意义尚劝余1919—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并取得民族独立的时代。尼赫鲁和甘地是这一时期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他们在民族民主斗争历程中合作共事。并肩战斗达1/4世纪之久。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政治合...  相似文献   

13.
卡利河边界争端是当今尼泊尔与印度之间最尖锐的领土争端,是源自英国殖民印度次大陆期间科学帝国主义的遗产。1816年尼泊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署《赛哥里条约》,割让卡利河以西的土地,形成与英属印度的卡利河边界。条约签订后,英国测量员韦伯就对卡利河做了基础测量,形成了卡利河位置的原始地图证据。然而,此后印度测量局通过制图术,不仅构建了地图上边界与卡利河脱钩的画法,还制造了地图上卡利河位置的争议。卡利河边界争端的案例显示,印度测量局等殖民地科学机构所谓的"科学"成果,本质是为殖民政治背书。  相似文献   

14.
七、喜忧渗半的知识分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度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大了。与之相适应,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提高了。独立后,为发展民族经济,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别特是高等教育。迄今为止,印度已有150所大学,6,000多所高等学院。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印度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目前,印度的科技人员队伍,仅次于苏联、美国和中国而居世界第四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却是与印度政府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南亚研究季刊》2008,(2):52-56,61
印度民族工业资本的依附与独立的内在矛盾性是这个大国在从殖民生成到民族独立的整个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侵占和经济掠夺,这决定了英属印度民族工业资本成长中的弱小、扭曲以及内在的主要矛盾——依附与独立。但是,正是在这样受压迫与受剥削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民族工业资本一定会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本国教育行政当局根据政府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符合社会公共价值标准的精神动员和情感组织行为,包括塑造"印度民族"精神,培育印度国家认同,推行印度式核心价值观,提倡宗教共存,以及开展现代性教育等内容。印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对印度国民进行民族、国家、价值观、信仰与现代性等维度的认同教育,对于印度社会的道德塑造、思想整合与价值观统一,以及印度统一民族精神的形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创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理论的长期诱导和"印度教至上主义"("印度教特性")在印度政党政治乃至社会生活中话语霸权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印度政府解构和重建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工具,非但不能解决印度错综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反而成为其社会矛盾的催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世界宗教对话的探讨中,印度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是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对英国殖民时期的印耶皈依(改教)之辩的梳理,归纳了印度教方面对于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的三种观点:一是基于“每种宗教的精神核心”,认为基督教是印度教的同义词;二是印度教和基督教均具有正确性,但各自的道路不同;三是印度教比基督教优越。笔者认为,透过辩论所涉及的表面问题,可见印度教领袖们所真正关心的,是印度作为政治上被殖民、经济上被剥削的弱势一方,在不得不进行社会改良的同时,如何保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保障自己的文化权力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印支三国即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就与印度建立了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延续到近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印度和印支三国在18世纪中叶以后相继沦为殖民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世界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汹涌浪潮冲击下于1947年8月寿终正寝,而法国对印支三国的殖民统治则苟延残喘至5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吉卜林是典型的殖民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印度被殖民的历史本貌,其滋生于帝国心态的帝国话语使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述印度主题,并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印度进行艺术直陈.本文分析了吉卜林的印度书写,探讨了他在殖民文学创作中反映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前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英国人于18世纪始控制马来半岛。从1786年莱特首登槟城至1895年的《邦咯岛协约》,英国人势力一步步地从马六甲海峡延伸到内陆的马来州属①。通过律政司制度,英国逐渐控制整个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并开始了对马来亚的经济掠夺。除了利润丰厚的采矿工业,英国殖民当局对发展出口型农业十分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