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越来越重,危机的隐患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在对辽宁省各市县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又提出了相应的五条对策建议。文章最后认为现有财政税收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病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之策,除此之外,其他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2.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政府负债的理论依据、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出发,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财政资金损失或正常支出困难,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政府基本功能严重失调的可能性。我国地方财政风险比较突出地存在,主要特点是债务总规模大、具有隐蔽性和可转移性、乡村债务无力偿还、或有负债严重影响地方财政安全等。其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给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土地财政为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为了使地方政府早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必须健全和完善财税体制、正确区分公共利益、规范土地收入分配、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推选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制度以及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与任用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一直处于不断的调适与改革之中。然而,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却仍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其主要表现为向上的相对自主性不够和向下的权力过大,并引发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由此在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财政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当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也要还利于民,减轻公民的财税负担,促进公民力量和市民社会的壮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应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但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高负债运行的状况不仅难以适应此新形势,有的就其自身运行也难以为继,加上美国“9.11”事件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如何化解地方财政负债和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领导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风险和负债浅析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性负债过重,无法维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可能诱发不稳定的风险。它既包括已经发生和出现的事件和现象,亦包括尚未发生的可能和态势。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一是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指由于  相似文献   

7.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财政困境及其排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是决定公共财政活动的根本前提,公共财政是政府职能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公共财政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联性出发来反思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能路径无疑是个有益的尝试。而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地方公共财政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混乱这三大财政“瓶颈”成为制约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以此来加快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些债务已经对地方政府财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冲击.要遏制这些债务的滋长,地方政府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从需求和供给两种途径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自信评估制度,建立私人债券保险制度,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本质上是地方政府收支逆差问题,其基本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收支差距的扩大,导致地方政府收不抵支从而产生了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政府公信力危机。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10.
浅议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必须全面了解融资平台的现状、认真查找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具体办法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的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3,(24):36-3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举债行为,使得地方财政运行潜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辨证关系出发,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发挥地方公债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债务的监管体制、发债主体、债券种类、发行时间、债券利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如何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稳定,防止出现财政危机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我国要控制财政风险,必须从根本上克服制度缺陷,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约束机制。其主要对策应该是提高政府收入和债务的透明度,动态评估财政风险,控制赤字和债务增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方既得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具体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在内的综合利益。在地方分权的市场化路径下,地方政府已成为地方既得利益的代言人,而追求和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也便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动机。在地方政府追求地方既得利益的过程中,其行为既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也有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而有必要规范地方政府追求其既得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经济法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应对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体制问题和操作风险。我国应提高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完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规定投融资平台的投资范围,推动平台融资项目管理规范化;规范贷款担保程序,完善还贷保障机制;完善投融资活动审查监管体系,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则,确保整体金融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我国体制、政策、管理层面的变革和发展,地方政府多年以来累积了大量债务,并呈现不断膨胀态势,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从4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6.
财政风险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风险,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我国这两种风险的转化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其根源在于制度缺陷,这将是以后改革的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国企财务风险与国家财政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机理,斩断其向财政风险的转化链条,对我国财政风险的根本好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府作出中央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这一决议来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开放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时机日益成熟。本文从金融危机、准市政债券、中央债务依存度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这四方面作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背景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产生的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地方财政职能、完备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效果及可能面临的经济、社会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债务资金用途收益低、监管机制不健全、“土地财政”紧缩等原因导致过度累积,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沉重“包袱”。本着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及资产经营能力、谨慎借鉴国外经验、妥善协调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思路,努力做到全面摸清地方债务底细、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动态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债务及资产经营机制、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等,促使债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化,增强政府资产经营和偿债能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外来民工的日益增多,因经济利益直接驱动的土地违法行为也愈演愈烈。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违法占地问题突出,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违法土地案件不仅会影响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滋生新的腐败,给国家或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此,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土地方面渎职、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伴随着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参与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正常的地方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其各种投资冲动,举债就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筹资行为。虽然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各种投融资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以改善城市基础建设,从而带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