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信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信仰,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它就与民族、国家相联系。自然地,宗教信仰者属于一定的民族和国家。基于此,宗教信仰与国家认同并不矛盾,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就应该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简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在政治上向宗教宣战,反对用行政命令或粗暴的手段去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目的是团结信教群众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因为宗教信仰自由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既承认公民有宣传和接受科学世界观的自由,也承认宗教信仰者有信教的自由。这两种信仰都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为了尊重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各自的权利,互不伤害,宗教活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和场合进行。一方…  相似文献   

3.
张跃  刘娴贤 《思想战线》2007,33(6):15-20
国家和社会在民族地区实施的社会调控,不仅是关系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深刻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来自经济制度、组织结构、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等多重的变化成为影响民族村寨中社会调控的重要因素。传统社会组织同国家力量之间的相互磨合,使民族的小社区同国家的大社会紧密相连,二者在矛盾中不断发展适应,成为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4.
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把西南民族聚落置于一个广阔的自然、社会历史与发展背景中 ,以各民族的经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技术条件、家庭制度、各种观念形态及其宗教信仰作为切入点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西南民族聚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政府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而长期的政策,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西藏民族改革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这一政策,信教群众在祥和、宽松的气氛中从事着他们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6.
回族社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是被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历代政权对回族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控管,尤其是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实行对回族敌对性的反动政策,致使国家与回族社会处于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对立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等平等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回族人民实现了包括对本民族自我管理的各项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回族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今天的回族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呈现出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关系,这对当前建立和谐社会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西藏统一战线》2009,(1):35-36
(一)政治上相适应 宗教之所以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由于有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宗教信仰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一致。因此相适应首先表现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色彩翻译的例证进行分析,指出尽管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同样的色彩具有同样的物理属性.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却不同.我们翻译时不能只局限于概念意义更要注意颜色的社会属性和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认为德宏地区民族道德与民族的习俗、礼仪、公事活动融为一体,其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常与宗教信仰、鬼神崇拜相混合,并具有独特的适用性和一定的区域性。民族伦理道德的功能主要分为调节、整合、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撒拉族、保安族为例,探讨宗教信仰与择偶心态的关系。择偶心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在择偶时表现出四种心态,即以宗教信仰的文化认同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的地域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倡导的以德至上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日常习俗为取向的择偶心态。从中可分析得出,宗教信仰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年的择偶心态关系表现为:主从关系、主客关系、支配关系、结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党的一贯方针。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中心内容。我国又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宗教信仰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能否正确认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全国1900万人口中马来人占47%,华人占34%,印度人占10%,其他民族占9%。各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这样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国家里,如何平衡民族关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确是一...  相似文献   

13.
第八讲 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世界三大宗教概况 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上层建筑。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这就是宗  相似文献   

14.
杨剑波  鱼波 《今日民族》2004,(12):43-46
民族问题是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完成其形成的最初过程。因此,民族问题不仅与国家形成的历史直接相关,而且与国家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民族国家。置于国家形式下的人们共同体,特别是人口少数、政治弱势、经济滞后、文化奇异的族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但与国家社会主流文化仍然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而且将长期存在。这就是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采用民族压迫、暴力征服、强迫同…  相似文献   

15.
《中州统战》2001,(12):27-27
一、《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直接涉及宗教问题的条款有两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16.
陈友华  苗国  彭裕 《思想战线》2012,38(3):28-33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是政府围绕转型期社会问题及其化解而展开。出于"工具理性"推动的结果,宗教信仰缺失、制度安排约束、NGO发育不良与结构性资源短缺等,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社会问题化解中的作用有限。这种依附型嵌入性发展特点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专业独立性与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钱宁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山地,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近代以来,佛教和基督教先后传入,改变了这一民族原有的宗教信仰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其中,既有属于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和属...  相似文献   

18.
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跨界民族,是指一切因政治疆界与民族分布不相吻合而跨国界居住的民族。跨界民族问题是指跨越国界民族的分支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新疆是我国跨界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跨界民族问题对新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新疆地区的安全与社会稳定,需要建立一套保证安全与稳定的机制,包括加强对新疆社情的研究、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宗教问题、建立适度有效的防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青年对中国核心政治制度的认同与否,不仅关系到政治系统能否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本文利用内蒙、西藏和新疆三个民族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民族地区民族青年在政治制度认同方面的现状。研究发现:(1)维、藏、蒙族青年对中国核心政治制度(即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青年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2)藏、蒙族青年对政治制度现实价值和合法性更认同,对程序实施的合理性认同相对较低;(3)年级、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不同的民族地区民族青年的政治制度认同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目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宗教信仰者超过一亿人,目前各级宗教团体约有3000多个,宗教教职人员高达34万多人,这其中包含新一代代表人士数千人。加强对宗教界新一代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引导,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