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宁 《党的文献》2007,(4):85-86
所谓"加减乘除",就是算经济账.周恩来历来重视算账,擅长"加减乘除",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曾说,国家大,这个家不好当,领导者必须注意算账.  相似文献   

2.
马振犊 《世纪桥》2012,(24):32-33
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了一件国共秘密斗争中的大事件,这就是有名的“顾顺章叛变案”。这一事件是陈立夫中统特工系统在与中共斗争中取得的一次大收获。但由于周恩来等人的沉着应对,终于使其对中共及其革命事业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点。  相似文献   

3.
刘永辉 《党史博览》2010,(11):21-21
开国上将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回望他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小插曲。半个世纪前他“题考”周恩来.就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4.
杨建民 《党史纵览》2013,(12):39-41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了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还交代王冶秋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精神的渊源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周恩来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就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就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这是对周恩来精神的精辟揭示和准确的概括。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还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把周恩来精神“努力贯彻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把江泽民同志这一号召落到实处,必须弄清周恩来精神的渊源及其重大现实意义。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周恩来精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位清官,就是没为他的家乡做任何实事。”这是现在淮安楚州人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是“冤枉”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一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孕育史,就是新中国的诞生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这个题目,我感到很符合周恩来的特点。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可以用来指称周恩来,也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但“总管家”不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不可以用来指称刘少奇,也不可以用来指称朱德。  相似文献   

8.
合影时,周恩来说:“年轻人 站前面,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   1961年 9月 18日,周恩来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陪同下,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视察。   周恩来身着一件褪了色的灰色中山装,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省交际处的负责人曾反复叮嘱大家,不要抢着与总理握手,因为总理的手在战争年代负过伤。可是当周恩来一下车,他便与八一馆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还使劲地抖几下,就像电影里的那种样子,大家都十分感动。   周恩来向总指挥部旧址大楼边走边说:“南昌起义都几十年了,这房子还是老样子”,又说:“在北京时,…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14,(1):33-33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中关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周恩来规定对美国客人要“以礼相待,不亢不卑,不冷不热,不强加于人”,在机场悬挂中关两国国旗,在北京检阅三军仪仗队,但不鸣礼炮,不搞群众欢迎,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姬鹏飞等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11.
《党史天地》2009,(6):31-31
1967年,正当李先念在周恩来的支持下,艰难地支撑着国家经济危局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使他卷入了一场“揪叛徒”的风波。  相似文献   

12.
初入瑞金,解救“AB团分子”40余人1931年底,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次年初的一天清晨,他从叶坪广场走过,忽听河边传来一阵女人凄惨的哭声。周恩来驻足静听。“是谁哭得如此伤心月他转身朝河边走去。河岸的沙滩上卷绍着一位50开外的大娘,手中搂抱着几件破衣服,浑身咦咦发抖,面对河流,低一声高一声地哭喊着,浑浊的泪水浸湿了前襟。周恩来上前问道:“大妈,你有什么伤心事能否给我说说?”大娘楷了一下眼泪,抬头看了看,又低头伤心地痛哭起来。周恩来一想可能语言不通,于是将大娘扶到草坪上,又从叶坪村找了一位年轻人做翻…  相似文献   

13.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世纪风采》2003年第2期发表的《周恩来的清廉家风》(以下简称《家风》)一文写的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这原本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但笔者读了之后发现该文多处失实,令人索然无味,现特撰拙文以求教广大读者和诸位同行。一、《家风》上“高祖周元泊”不当。据笔者参与编著的《周恩来家世》记载,周茂,字元泊,系周恩来始祖周敦颐13世孙,是绍兴后马周氏始祖。如果周元泊算1世祖,则周恩来是他21世孙,他怎么会是周恩来“高祖”呢?周恩来高祖周元棠,字笑岩,系周元泊的17世孙。二、说周恩来祖母鲁氏“生有一女四子”不对。…  相似文献   

15.
《党建》1994,(4)
一份尚未完成的“答卷”李正南1949年,也就是甲申故事发生后的305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奋战,与当年的李自成一样,也是从陕北出发,一路打到了北京。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之际,毛泽东曾风趣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笑...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件30多年前的往事了。但是,老工会工作者们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周恩来倡导实事求是的讲话仍清晰地回响在他们的耳边……1964年4月20日,上海市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在文化广场举行。下午3时许。突然,主持会议的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张祺疾步走上讲台,在与发言者耳语后,向大会宣布::“同志们,宣布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到大会作指示。”语音刚落,全场里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当周恩来面带笑容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会场里掌起四起。有节奏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伴随着总理走向讲台。“同志们”,周恩来面对一张张笑脸…  相似文献   

17.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19.
1998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为了纪念周恩来的百年诞辰,来到周恩来的故乡江苏淮安,在周恩来纪念馆前举行广场文艺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有许多新老艺术家。当由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与众多演员一起演出周总理1975年9月30日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时,台上、台下群情激动,有的甚至泣不成声。参加演出的一位年逾花甲的女演员对笔者深情地说:“当年我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国庆招待会时,才30多岁,如今……”她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她,就是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她是许多曾受到周恩来生前亲切关怀的文艺工作者之一。一说起周恩来…  相似文献   

20.
炫公 《湘潮》2006,(11):7-9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交往始于抗战之初对于老舍的人生转折来说,1938年和1949年周恩来两次有关老舍的举措是两个关键。“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