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索马里海盗事件频发, 对亚丁湾一带海上通道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从而引 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海上安全通道的普遍关注。打击海盗, 护航亚丁湾, 维护世界和平, 确保 海上通道安全, 不仅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且是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 究索马里海盗问题, 着眼点应是我国的海上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
梁甲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94-100,35,I0004
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提出了相应的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更为显著。在法国与印度的印太战略框架中,双方都把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视为重点。基于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法国与印度共同的战略关注。由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合作是法国与印度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最好方式,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面对印度洋地区复杂的海洋安全威胁,法国与印度意识到了海洋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初步建立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北极航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海上交通线,而是具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和军事价值的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洋大国,中印对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重视既跟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又是各自海洋战略的内在要求。事实上,中印在北极地区的海上通道战略并不清晰,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海洋通道战略主要是以海洋科学研究为主。相比较而言,印度对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利益诉求更为明显,采取的战略手段更为直接。随着全球海洋问题的多元化、复杂化,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面临的多元威胁要求相关国家加强合作,才能保证这条大动脉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与东非的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建立了诸多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合作沟通平台、能源通道海上军事力量合作迈向新台阶、港口建设成为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合作的重要抓手。这一合作的深化面临诸多挑战,涉及东非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及部分国家油气资源纷争、有关合作的法制不够完善及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中国与东非国家必须直面上述问题,系统考虑全球、区域、国内等层面的各种因素,协调域内外相关行为主体的力量,以加强该区域海上能源通道安全,促进资源分享和发展红利共享,打造海上能源通道安全南南合作的样板,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兵 《东北亚论坛》2006,15(1):94-98
在历史上,俄罗斯为了争夺出海口,占领和控制黑海海峡,与西方列强展开激烈的争夺。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采取更为现实的做法,积极发展海军,以加强海上战略核威慑力量为突破口,重视海上的国际合作,切实维护好与俄罗斯利益相关的海上通道的安全。研究俄罗斯海上通道安全的思想和政策,对维护国际战略通道的安全与合作,制定中国的通道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地理概念而言,日本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东北亚国家。东北亚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是世界战略要地。这里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有海洋通往大陆的跳板;有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海上走廊。这里除了日本外,还有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美国不仅与东北亚  相似文献   

7.
作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印两国都有着成为海洋强国的意愿。一直以来,争夺和控制海上战略通道是海洋强国经略海洋的重点。海洋强国追求利益而进行的多次交锋,大多频繁出现在几个关键战略点上。随着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的价值日益明显,中印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博弈日益激烈。基于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的利益,中印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手段。然而,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仅依靠某一个国家的努力不可能完成,因此中印的战略博弈除了竞争之外,也不能脱离合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推动与亚非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保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进行,保障沿线海上通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东南亚和北印度洋两大地缘政治区域,通道周边地缘安全局势复杂。综合而言,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着霸权国家战略遏制、沿线国家战略干扰、沿线地区冲突及海盗活动等三方面安全威胁。加强海上力量、打造战略支点、构建安全合作机制将是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有效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噪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相似文献   

10.
许可 《亚非纵横》2015,(2):102-110,124,12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时期主动塑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与亚非各国深化经济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首先必须落实海上通道安全这一基本保障问题。发生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早已表明,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极其脆弱,必须努力解决国家在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存有的"短板",才能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日本高度重视海上通道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日本对中国海权发展关切上升、美国安全保护伞可信度下降、海上通道安全对日本重要性上升、日本积极谋求大国地位等背景性因素的发展,日本从海权同盟塑造、海洋规则构建、能力建设、地缘布局、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其海上通道安保政策进一步强化。日本安保能力与防卫地域拓展亦随之得到进一步加强,其对印太地区海洋安全形势、"一带一路"建设等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点多线的谋篇布局。建设海权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本国的战略支点,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应该成为优先选项。中国应兼顾经济与安全利益,加强对两岛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可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相似文献   

13.
李秀石 《国际观察》2014,(2):121-134
本文通过研究日本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及其实施状况,论证2001年小泉首相倡议缔结亚洲"反海盗"协定以来,日本立足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和索马里亚丁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反海盗"为契机,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框架,逐步扩大军事和准军事存在的战略性举措。同时,深入剖析安倍政府宣示"保卫"海上通道的方针政策,解读安倍任首相一年多来极力推进的海上通道战略外交,总结日本加强两洋战略扩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区域辽阔,其陆地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这里共有大小国家二十一个,人口约四亿。在地理位置上,它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连接处,又是沟通南亚与东亚,维系南北太平洋海上交通的必经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几年来,这里的形势有了巨大发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苏美在东南亚的争夺加剧了;另一方面,本地区国家反对外来干涉、要求独立自主的倾向加强了。本文打算联系形势发展的这两个特点,着重谈谈苏美对该地区的争夺。  相似文献   

15.
马六甲海峡等能源运输通道的现实风险主要来自和平时期的海盗、恐怖主义和运输事故,而不是战争状态下大国的军事封锁和石油禁运,且这类风险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总体影响相对有限。对中国而言,海上能源运输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加强相关设施建设、增进多边战略对话与合作、改善运输通道管理及共同研究海上替代路线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周边涉海事故频发,但受限于"第一岛链",我国现有海上搜救责任区范围较小,难以充分实施必要的海上搜救。我国西太平洋以及南海印度洋海上通道贸易量巨大,现有海上搜救责任区无法保障我国船舶及其人员、货物的安全,亟待考虑由"第一岛链"东向及南向拓展海上搜救责任区。海上搜救责任区拓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即涉及搜救设备建设等硬件,又需要法律和机制协调等"软件"。因此,必须加强和推进海上搜救责任区的拓展与强化。  相似文献   

18.
南中国海问题的国际因素与我国的对策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中国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是东亚地区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必经之地 ,是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通道 ,也是世界海洋航运最繁忙之地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该海域作为国际经济安全通道的价值不断上升 ,以及海底资源的陆续发现 ,特别是 1 995年联合国海洋法生效前后 ,各国对岛屿及其所连接的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资源的主权意识增强 ,使南中国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和复杂化。一、南中国海地区的现状和动向南中国海地区历来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当前 ,东盟的发展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受挫 ,各大国正在加…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东北亚论坛》2013,(3):108-114,129
中国西北能源通道与东北、西南和海上形成了我国能源进口四大通道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西北能源通道构建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接方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通道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通道为纽带的资源与市场互补关系,促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具有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效应,推进了SCO能源一体化进程,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并将使新疆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相似文献   

20.
马六甲海峡安全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一宁 《东南亚》2005,(2):35-40
位于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国际海上通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经贸交往的迅速增加,特别是中国对外石油资源依赖的不断加深,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来说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图论证马六甲海峡国际安全合作的必要性及中国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一、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及其国际利益马六甲海峡(the Malacca Straits)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由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组成,全长1080公里,是连接南中国海与印度洋距离最短的通道。大约从公元4世纪开始,马六甲海峡逐渐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