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作为革命家,胡华有信仰、信念、信心2001年12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的胡华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我听到军事科学院贺捷生将军(贺龙元帅的女儿)以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样赞扬胡华教授:"胡华同志首先是革命家,所以他才能  相似文献   

2.
一个月前,惊悉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胡华教授不幸病逝,我们都感到愕然。我知道胡华的名字,是在书本上。在大学里上中共党史课,学的是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只知道他是位大学者,并不曾探究其学问的高深。后来我竟改行从事党史工作,对胡华同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4,(1)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同志们: 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今天在长沙开幕了。我们完全拥护胡华同志的开幕词,王首道同志、何长工同志的重要讲话。我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向会议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对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老同志,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与会的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侯!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共党史学专家胡华同志,原拟为我刊本期撰写文章,不意发现癌症,遂入院治疗,竟倏忽于12月14日逝去。前后时间之短,足以证明其心血完全倾注到了他所献身的事业上。想到他生前对我刊的热情关怀,想到他对工作的忘我  相似文献   

5.
胡华同志的逝世,是中国教育界和史学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和党史学界的巨大损失。他逝世的时候,我不在北京,未能参加对他的悼念活动,深以为憾。现在趁他的文集出版之际,写几句话在前面,略表我和他相处近40年的深厚友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他逝世的无限哀思。提起胡华同志,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因为他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这门学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30年代,在延安的干部学校中,大都开设中国问题或中国革命问题的课程,最著名的教授是何干之、李凡夫等同志。胡华同志从陕北公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讲的也是这门课。1940年,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后,中国革命问题这门课就专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了。1948年华北大学成立,立即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最主要的课程。当时的政治教员李又华、宋涛、何戊双、王波鸣、郭晓棠和胡华等同志,都讲这门课。由于华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他们对中国革  相似文献   

6.
1957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指导下继续学习、研究中共党史。1977年,胡华带领党史教研室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几位同志研究周恩来的青少年时期,并很快写出了书稿。他很想听听邓颖超对书稿的意见。经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联系,邓大姐  相似文献   

7.
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已经开了六天了,中顾委委员、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同志亲自莅会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实际上是这次会议的最好总结。马石江同志作了关于全国党史征集工作的信息的报告,胡华同志是党史界的专家,也为我们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还讨论了全省党史工作的长远计划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经过学习和讨论,大家对党史工作进一  相似文献   

8.
“勤奋,做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我崇敬的导师,著名中共党史学专家胡华教授一生所遵循的格言,也是他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的光辉一生的概括。一胡华教授是在抗日战争年代党培养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是中共党史学园  相似文献   

9.
胡华教授,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史学界升起的一颗“新星”。现在,这颗星悄然殒落了,但其光芒将永在人们心中闪耀。胡华同志是浙江省奉化县人,享年66岁,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少年时代正值日军开始侵凌中华大地。1937年,正在浙江省立师范就读的胡华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翌年,毅然奔赴陕北抗日革命根据地;转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党史专家胡华,1921年12月出生于奉化一个职员家庭,1934年考入奉化县立初中,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1.
对胡华的研究既是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浓厚的学术价值。目前对胡华的研究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详细的胡华传记尚未问世,系统地阐明和评述胡华学术思想的著作亦未出现。  相似文献   

12.
著名中共党史专家胡华教授生前曾多次讲,做学问就要像吴(玉章)老所说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做起来更难。我佩服李资源教授,因为他能一直照着这两句话去做。据我所知,自他20世纪80年代初调入中南民族学院以来,就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一直锁定在中  相似文献   

13.
《战时大众》执事先生:收到贵报,你们用通俗的文字,向人民大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这一工作很好,希望报纸由宣传工作,进而起到组织群众的作用。此致敬礼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七月十日上面这封信,是中共领袖毛泽东从延安写给当时未满17周岁的胡华的。胡华收到这封信后,仅仅三个月就奔赴延安,后来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中共党史研究事业。1937年夏,未满16岁的胡华就读于家乡浙江奉化县立中学。胡华和一些进步同学经常阅读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和鲁迅先生的著作及苏联进步的文艺作品,日益萌发着抗日、反蒋、追求革命的思想。胡华初中毕业后,因家贫…  相似文献   

14.
王淇     
王淇王淇,原名萧宏安,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文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5月,赴冀中解放区入华北大学,在何干之、李新、胡华等同志指导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近现代革命史。...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职工胡华将一车车农家肥不断运到棉田里。她说:“要想棉花夺高产,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多施农家肥,这不,我今年又往地里投入了每亩一立方米的厩肥。”  相似文献   

16.
高放 《北京党史》2012,(1):42-43
我曾经以《史料、史观、史德》为题,从横向分别说明胡华在治学中如何刻意求索真实史料,如何注重坚持正确史观,如何恪守崇高史德。在这里,我要另从纵向列举胡华融史料、史观、史德于一体所完成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创建和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胡华文集》的出版是中共党史学的一件重要事情。《胡华文集》深刻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教学的重视,以及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胡华于抗战时期投入革命洪流,后致力于革命史、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他在党史领域默默耕耘、潜心治学,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胡华晚年在党史领域的建树颇多,尤以编创"中共党史人物传"大型丛书最为突出。杨尚昆与胡华的交往,亦起源于这一史无前例的宏大史学工程。谦让坐席1979年12月4日至18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点的问题,早在一九五一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有关长征的注释中,就有“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即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的说明。一九五三年胡华同志在编写《中国革命史讲义》一书时,也有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24日,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彦奇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4岁. 我与彦奇认识是在1960年10月一起参加北京高校<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编写工作时,至今已有50年.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大名我早已知晓.1953年2月,我从北师大历史系调到马列主义教研室当中国革命史的资料员.那时就知道彦奇与胡华、戴逸在1951年4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