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造便没有科学的发展。而创造需要通过创造力来实现,没有对人创造力的开发就不可能产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如果可以用成果和人才来衡量科学的发展,我们就有理由说:成果来自创造,人才始自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 人的创造力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确实受到了堺利彦的影响,但是并不是说这种影响是单一的,李大钊有很多独立思考的内容,有一些观点是学习堺利彦的,有一些观点通过独立思考达到了甚至高于堺利彦的水平,有一些观点是通过堺利彦的观点超越了堺利彦。所以,社会实践需要、独立思考、借鉴思想资源三者综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涛 《前沿》2002,(6):44-4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固然应当以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构成作为基本的前提 ,但绝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分数导引所能奏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于10月15日—18日在桂林陆军学院召开了军事创新教育研讨会,来自118个单位的180多名代表会集一堂,共同就创新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创新教育的定位(一)创新教育是什么多数与会者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创新教育是以普通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为基本理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基本内涵是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科学》2006,(6):31-31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面对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决不能有束缚,不能跟着已有的跑,拿着现成的做些锦上添花的事。要有创新思维:我对自己、对学生、对每个共事者,都要求有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是学习、科研任务,我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比较,总是立足于“新”,最后采用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只有创新,才有突破,才有发展,才有成功。当年我们搞核武器的研制、搞试验都是在国外对我们封锁的条件下,我们得不到资料,买不来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果我们再没有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对实践的科学认识就不能产生理论,没有理论的指导也很难有科学的实践。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三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即已指出:“指导我们思想  相似文献   

7.
理论创新必须以前人的创新成果为起点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这种创新既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一切从零开始,而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创。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来源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前人理论成果的继承,又是他们创建自己伟大理论的起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前人的理论创新成果为起点,结合新的实践又不断进行创新的历史,否则,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成为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可…  相似文献   

8.
礼县人大常委会重视人大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路和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加强人大理论研究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实实在在从工作指导思想和组织机构建设上迈出坚实地一步。人大理论研究需要有人才的保障、需要有丰富地实践基础,更需要有正确地指导思想和明确地认识,所有这些都是政府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们常常在一些文章和报告中,看到加强人大理论研究的字样,而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研究工作从总体上仍然处于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象礼县那样,从实处着手,切实解决理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句老话,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然而没有强有力地理论指导的工作实践更是一个可悲的实践。从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来讲,重视了理论研究工作就意味着工作上要有突破、有创新,实践上就会有规可循。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是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要想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与法制统一不可分的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作了这样的概括:"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这说明了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是从属于政治权力的,我国政权的人民性决定了我国法制的人民性,所以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一旦遭到破坏,那就连最起码的民主都不可能存在,谈何社会主义民主?所以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正如小平  相似文献   

11.
改变求全责备的用人观,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针对领导干部在人才选拔使用上存在求全责备的问题,多次作过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人才是有的,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他在谈到人的缺点时指出:“人都有缺点,我们在座的人都有缺点,别人一样也有缺点。各有各的缺点、弱点。当然缺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他还强调“你们觉得  相似文献   

12.
张金如 《今日浙江》2007,(17):15-16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创新制胜的时代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创新对我们来说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应景之作,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含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位.创新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住创新重点,提高创新质量,使创新发挥最大的效益.就绍兴而言,创新是几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还是推进率先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观念创新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为此,我们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读书活动和教师素质再提高工程等途径,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专题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以下观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起“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从上到下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一种信仰的缺失和思想的空虚,思想没有寄托没有依托。这是因为现在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最大的转型期。问题如何破解?前几年,我们讲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实际上我们做的大量工作主要是灌输科学知识,以为这就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实际上这是两回事。前些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但是真正着力的不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理性,因此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就在思考把科学精神的内涵具体归纳出来,让我们能记住它,理解它、实  相似文献   

15.
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要使我们鼓楼区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得思想解放走在前,学习理论不放松,自觉地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本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但是,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憧弄通,运用自如,决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进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考察科学哲学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哲学史研究从何时算起的问题。在现有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有五种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把科学哲学史与哲学史、科学史甚至逻辑学史和方法论史混同起来。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历史研究的结论,而不是先验推理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已经发展到能够对人类的生活与实践产生影响的程度;二是哲学家有兴趣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作出哲学反思,并有能力提出对科学哲学进行思考的某些基本范畴与概念体系;三是哲学家能够对科学进行全方位的真正的哲学反思。据此,我们得出科学哲学史研究的起点应该从康德开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3,(10)
回顾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理论创新并指导实践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启示。第一,科学的理论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践,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不能成功。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被运  相似文献   

18.
博览文汇     
不要工具型人才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才。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19.
军事哲学 ,常常给人以“曲高和寡”之感 ,究其原委 ,或因构成其体系的诸多原理、原则的高度抽象性使不少人望而却步 ,或因揭示军事运动的本质与规律的艰巨性使人望而生畏 ,抑或因运用其研究成果解决现实重大军事问题者寥寥无几。但也有为数不多的探索者 ,即便是在哲学的“贫困期” ,也没有停止探索 ,历经多年的矢志钻研而立志将这一科学思想让更多的人掌握 ,真正成为提高指战员素质、让科学世界观指导军事斗争实践的思想武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梁必 ,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最近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军事哲学与军事实践》一书 ,…  相似文献   

20.
学习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我们必须用创新理念去思考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的背景、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内涵,同时又要用创新的精神去反思我们的实践系统,实现制度、干部能力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