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新的历史时期治党治国理念的新飞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当代实践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仁政、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管理思想中讲的以人为本具有根本的不同,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内核的基本立场,以创造人的发展条件为特点的根本要求,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的内在精神,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验证尺度。  相似文献   

3.
李继武 《唯实》2009,(10):19-21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的内涵,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规定:在人与物的比较上,是以“人”为“本”;在执政党或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比较上,是以“民”为“本”。这里的“本”,是指“根本”。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世纪桥》2007,(9):30-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哲学中蕴涵着及其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有之使命。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突出强调受教育者的最大利益,把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在政治引导上坚持“灌输”,在教育原则上突出“六个结合”,在教育实践上凸显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深刻内涵和战略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总书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调中国要加快"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指示,正是顺应当今时代新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要求,体现着把握世界发展的开阔眼界和贯通历史变迁的深邃眼光,渗透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思路和价值认同都是紧紧围绕“人”而展开的,离开了“人”,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对“以人为本”中“人”的涵义有一个全面、清醒、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赵爽  张小楠 《世纪桥》2010,(7):12-13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人"和"本"基本指向维度、以人为本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邵峰 《世纪桥》2007,(2):10-10,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内涵十分丰富。本文回顾了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本来涵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说明了科学理解其内涵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归结为紧密相联的五个层次:把握原理方法;立足中国实际;做好结合文章;实现理论创新;推动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理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和逻辑体系,是从理论上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它解释当今时代出现的各种新现象;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要求它直面时代问题和现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它指导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要求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涵义、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世文  李娟 《求实》2012,(1):66-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可概括为一个主体领导、一个基本路线、一个制度依托、一个总体布局。它的明确阐述理清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思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成熟,更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的执政理念,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对"以人为本"理念和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理解,深刻认识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把"以人为本"理念置于服务型政府这个大背景中,可以具体化为"纳税人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和"诚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主流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它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观和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人道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合法转换,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理念,这一思想反映和落实到当代中国执政党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就是“以民为本”。贯彻“以人为本”是个巨大的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科学内涵。"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包含着我们党对于为什么人的深刻认识,同时还包含着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根本的伟大的理想的认识。它既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更是与社会上出现的"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或者"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构发生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象和问题。为此,城镇化必须坚持走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有产业支撑、能够让人民幸福、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主线、本质体现和价值基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无疑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地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但首先必须明确以人为本中“人”的三重内涵,即现实的个人、人民和人类的三重内涵指向,这是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欧阳娟 《世纪桥》2009,(19):6-7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辨证、系统的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转变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发展质量,科学发展观从质和量辨证统一的视角,强调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人和物的相互促进的视角,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从时空相互结合的视角,强调要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从内和外有机统一的视角,强调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是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格局的依托所在,而社会管理格局在社会管理中又居于根本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已有的相关研究多从社会管理格局的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证,容易流于泛泛而谈。仅就社会协同的视角,由于历史渊源和社会制度背景的截然不同,当前中国社会协同之社会与西方发达国家不能完全等同,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内涵。实现社会协同的具体路径各不相同,关键在于选择总体路径时要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