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同龄人、文坛祖母冰心。于1999年2月28日晚与世长辞作为冰心儿童文学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我冉次测览了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冰心研究资料》,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以表达我的敬慕之情_冰心自1919年12月发表《庄鸿的姐姐》这一儿童短篇小说以米,倾尽心力为孩子写作了7O余年的时间,给孩子们留下了33O万字的著(译)作,字字珠风,句句情真,充满了对孩子们的无限的爱。爱,是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她儿童文学作品贯穿始终的灵魂,是她儿童文学创作的永不枯竭的甘泉。70多年前,刚刚步入文坛的冰心,面对广大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3.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走过地下通道,登上充满阳光的楼层,终于找到了事先约定的房舍,我轻轻按响了门铃。开门者是一位中年妇女。这楼舍虽然矮小,但室内布置十分雅致、得体。小小会客室里,一盆盆仙人掌、君子兰等花草长得生机盎然;客厅东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绘赠弟子胡洁青的《虾戏图》;客厅西壁则是胡老的一幅大照片和一张她自画的国画,但却没有见到老舍先生的照片,也许这是老人怕见了伤感吧!正打量、猜想中,中年妇女叫醒了午睡的胡老。她老人家匆匆抹了~把脸.走了过来,慈祥和蔼地和我亲切握手,问我姓名。她不用人搀扶,动作又那…  相似文献   

5.
史海一粟     
正冰心与梁实秋一生"没有变"冰心与梁实秋是一生的知己。"文革"初期,在台湾的梁实秋听谣传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服毒自杀,信以为真,悲痛之余写了《忆冰心》一文。此文几经辗转,到了冰心手里,她极为感动,立刻写信托人转给梁。两年后,梁实秋才知道冰心夫妇自杀之说是误传,又著文更正。欣喜之余,又伤感于冰心夫妇在"文革"中的种种磨难。20世纪80年代初,梁实秋次女梁文蔷回北京  相似文献   

6.
曾经写过《孔子传》、《孟子传》、《孙子传》、《屈子传》的曹尧德先生 ,最近奉献出他的新作《司马迁传》。曹尧德先生兼治文史 ,厚积薄发 ,严肃认真地对待历史 ,又才华横溢地进行文学创作 ,《司马迁传》充分显示出一个学者型作家的创作风采 ,是一部文史牵手的佳作 ,很值得向读者推荐。《司马迁传》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作者对历史深沉的思索和严肃的态度 ,这为作品能够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有上乘表现 ,奠定了扎实的根基。《司马迁传》是为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立的传。虽然司马迁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五十多万言的《史记…  相似文献   

7.
郭晓勇 《党员文摘》2023,(15):35-37
在中国,提到纪伯伦,自然会想到冰心。因为文学,因为诗歌,因为翻译,纪伯伦和冰心两个人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冰心是纪伯伦的《先知》中文首译者,人们熟悉的纪伯伦的许多经典名句,都是经过她的翻译传递给中国读者的。纪伯伦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淦生 《唯实》2011,(11):96-96
杨振宁先生归国后说过不少赞美中国教育的话,逗得教育界某些官员开心无比,甚至以此作为中国教育成功的论据。对此,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权当客套》,目的是想提醒大伙儿,老人家他"叶落归根",总不至于跟"根"过不去吧?来几句溢美之词我们实在当不得真。  相似文献   

9.
徐捷 《党史纵横》2001,(7):36-40
那是一个春风微拂的傍晚。我同往常一样.乘车回家。同座位的女孩儿是个刚刚工作的大学生,说话细声细气儿,斯斯文文的。几句应答之后.她指着我手中的书问道:“雪峰是谁?为什么胡耀邦要给他题词?”看她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便将在《回忆雪峰》、《雪峰文集》、《鲁迅研究》、《鲁迅传》等书中了解的情况,尤其是冯雪峰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向她做了一个略述。  相似文献   

10.
水清 《党员文摘》2023,(1):52-53
20世纪80年代,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和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一同去拜访冰心。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任妻子韩菁清的合照送到冰心手,上时,冰心激动地指着漂亮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当胡百华把冰心的原话转告给梁实秋时,梁先生一笑:“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地过去了。”相识之初,冰心和梁实秋之间是有芥蒂的。  相似文献   

11.
叶永烈先生著《江青传》(作家出版社版),将毛泽东江青婚期,考证在1938年11月20日。这是作者采访了知情者——朱仲丽(王稼样夫人)、徐明清(王观澜夫人)后,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她记得:……那一天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  相似文献   

12.
那天,是在《聂荣臻传》出版座谈会上,我见到了军事科学院战史部部长贺捷生。因为以前曾在电话里谈过,所以这次我就直截了当,说有人约我写一篇关于她的传记,已经拖了好长时间了。 这是她已经答应的事情。 我说我老找不到你。 她说会找到的。递给我一张她的名片,还专门写上了她家的电话。 在准备采访她之前,我读了一些有关她的材料。 1992年7月20日,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批准贺捷生晋升为少将军衔。 贺捷生,在女将军中也是很有传奇的一位。她的奇不是奇在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的大女儿,而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我和胡居成同志为撰写《许世友传》,到许世友家乡河南省新县许家(合水)村采访。村干部对我们说,不久前,南京来了一位中年人,一到许世友墓前,就泪流满面,放声大哭,嘴里还不停地说:“许将军,您救了我一命,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特意来感谢您老人家。”然后,他又蹲在许世友墓前,喃喃地诉说起自己出狱后的工作及家庭生活情况。 此人是谁?他为何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河南?他为何坐牢?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14.
同窗眼中的朱镕基 一个阳光艳丽、天气宜人的日子,为了收集撰写《朱镕基传》的资料,我如约来到北京宣武区椿树园小区,采访《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欧阳鹤先生。欧阳鹤是朱镕基总理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同班同学,又都是湖南老乡。他们一直交往不断,还是诗交。  相似文献   

15.
陈建平  常猛  石强 《新湘评论》2014,(10):48-48
忧愁和烦恼会使人的心境灰暗,抑郁寡欢,长此以往必然有损健康。冰心,原名谢婉莹,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她在94岁高龄时,曾给《祝您健康》杂志题写了一副对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道出了"知足""无求"能够养生的道理,也道出了冰心老人一生乐观豁达的养生之道。冰心之所以成为文坛不老松,在于她有一颗永葆年轻的心,始终热爱生活,喜好运动。她自幼体弱多病,但生性爱动,经常登山涉水,是出名的“野孩子”。成年后,她经常去各地参观采访,到世界各国从事文化交流。她关爱儿童,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赤诚的童心、乐观的性格、勤奋的笔耕,是她健康长寿、精神不老、诗文长青的秘诀。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张珏宋庆龄生前曾多次对我谈起宋家及孙中山先生的一些往事,大约1981年4月底5月初,她逝世前不久,又用英文写成《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又。在她辞世一个多月之后,我将该文译出。宋庆龄说,她父亲宋嘉树(又名耀如和查理)青年时代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在彭德怀故居陈列室里,有一张1958年彭总的《回乡照》,这是当年曙光公社党委书记杨芳亨在政治气候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历经20年风雨保存下来的。如今,面对这张幸存的《回乡照》,杨芳亨感触良多。1958年,杨芳亨只有28岁。他说:“对彭老总,我当时的确是了解很少,他老人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我是知之不多。我为什么对彭老总有那么深的感情,为什么在惊涛骇浪中保存他老人家的照片,就是五八年彭老总回乡,他老人家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是我一辈子不可忘怀的…  相似文献   

18.
丁昌明 《党史纵览》2014,(12):35-39
正六姑父祖母逝世后给我留下了一小包遗物,里面是她老人家在20世纪60年代持有的选民证,还有我的两个姑姑丁亚华、丁亚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骑在马上的军人,高大、英武,目光炯炯,眺望远方。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姑父张铚秀将军。由于姑母亚华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因此,我就称他们为六姑父、六姑母。孩提时代,我对六姑父的印象是伴随着"共产党""解放军""志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洵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的”。(市市贤治)  相似文献   

20.
茅盾先生在访问了延安后,有感而发地写下了散文名篇《风景赞》,记得其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最美的风景是人”,如果您赞同的话,那我就可以说,我的手上有一张风景最美的照片,造就了这道最美丽风景的就是已故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一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一本书:《历史的回声——唐山大地震回眸》。因该书编辑郭心女士在《城市与减灾》杂志社工作,她经常编发我写的稿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她再次向我约稿,对于她的征稿,我当即表示积极参与,并初定写唐山重建方面的内容。随之,我开始广泛搜集资料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