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景洪城区是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以汉语与傣语为主,又混有其他民族语言。居民中有只讲本民族语的单语人,又有以汉语和傣语为基本交际语言的双语人。解放前,傣族是本地区居民主体,故傣语占优势;解放后汉族干部及知青大量迁入,汉语又成为重要交际用语。各民族间通婚是双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讫佬语简志》里写道:“贵州省炉山(即今天的凯里)、麻江等县有一万多自称a~(33)yo~(33)的人(汉称为木佬),他们说的话是仡佬语的另一种方言,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老人会说,本书不作介绍”。估计“不作介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这一部分人民族成份未定,不便叙述;二是她当时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够。 近年来由于民族识别工作的需要,我们对木佬人的语言进行了较深入地调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史晓琴 《前沿》2012,(17):180-182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附、相互存在且不可分割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除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技能外,还必须对该语言国的社会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加上熟练的语言技能,才能在使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做到准确无误,流畅得体,不失礼节;才能真正相互理解,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必然关系,论证了文化导入在语言输出中的重要意义,探讨研究了文化导入的不同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天地 《前沿》2013,(18):141-142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当前已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界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主要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本文主要从对待拥挤的态度、近体距离及领地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中英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表达一致时 ,交际效用呈最大规律 ;两者不一致或相互否定时 ,交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甚至抵消 ;遇到交际障碍时 ,非语言交际起修补作用。跨文化交际目标是交际经济化、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动物世界有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 ,但是各有各的变体。笔语、口语和体语都是语言的重要形式。有思维就有语言 ,思维意味着认知模式的存在。语言作为思维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每一个要素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 ,因而也具有其基本的特征。语言的形式简单 ,结构复杂 ,涵义深刻 ,体现出认知发展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7.
论体语传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伦浩 《求索》2012,(7):164-165,168
人们在交际传播时,体语有着极其重要的表意形式和表情功能。从整体来说,体语与语言有着很强的相似点,都有巨大的文化表现力和渗透力,有丰富的社会时代性和文化承载性。体语等副语言和语言一起建构了言语交际这一信息的积极交流过程,合成交际工具的总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表达确切而完整的语义,完成传播途径,展示社会文化的多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阎贵臣 《公安教育》2005,(11):25-27
警察言语交际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交流,伴随着自然语言,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体态语去传达一定的信息,补充、辅助、加强言语的效果。体态语,又叫“身势语”、“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体态伴随语言的一种辅助交际工具。体态语,包括表情语、肢体语、体姿语、空间语等。一、表情语的作用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它是体态语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脸上的器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在面部构成一个“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是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如眉毛的动作就有多种,表示多种语义:皱眉表示为难,挤眉表示…  相似文献   

9.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12.
一种语言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土语,是由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的。侗语方言土语的形成与侗族人民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看来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交通不便,内部交际不频繁,受其它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的语言影响程度不同,是侗语方言土语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侗语是直接继承于古代的僚语,可上溯到古代越语,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为侗语,再经过分化发展形成方言土语,因此这些方言土语是有着共同来源的。尽管语言上存在着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别,但这些差别都是有规则可寻的,它们的语音对应规律整齐,  相似文献   

13.
彝族非语言交际习俗是彝族民俗语言的一种形态。在社会交际活动中,非语言交际方式虽然不能与语言等量齐观,但它以自己独特的作用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语言重要交际工具之一。在彝族社会传承文化中,非语言习俗的丰富多姿及其特殊作用,是有声语言难以取代的。这里,我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谈谈彝族非语言交际的身势体态语习俗,标志语习俗和非语言的声音交际习俗。  相似文献   

14.
警察交际口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交际口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类型 ,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 ,而有着自身的言语特征 ,即警察语言的可接受性、逻辑性、灵活性、策略性、言语交际对象的对抗性及不合作性。为了使语言达到得体的目的 ,警察语言必须遵循以下修辞学的原则 :合境原则、礼貌原则、警察言语与交际对象的相互协调原则、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非言语交际往往通过具体的列举来分类,虽然清楚明晰却难免顾此失彼。若按交际手段分类,将非言语交际分为直接交际和间接交际两类,即可涵盖所有形式。这里的直接交际是指交际者由自身身体而不借助他物发出的交流信号,主要包含副语言和身体语;间接交际是指交际者通过自身身体以外的介质进行的交际,主要包含物体语和时空语。文中对副语言、物体语等重要概念也进行了重新定义。相比而言,直接交际可控性强、直观性强、文化蕴含相对有限,而间接交际反之。此分类法亦适用于人类交际形式的分类,即人类交际亦可分为直接交际和间接交际,从而为交际分类提供了新的角度。由此人类交际可被归纳为直接交际、间接交际及直接交际+间接交际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警察讯问中的语类混合和移植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类是为社会或某一话语社团所广为认可的、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的语言运用方式。语类研究常以分析语类的语步结构和与此相关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特点为焦点。但是语篇实践的现实表明,语类结构常常不具有单一的、清晰的界限,语类间常出现语类符号资源的挪用和移植。警察讯问作为一种机构性话语,有相对固定的语类结构步骤。但是,在形式化的讯问步骤下,由于交际目的不同,讯问中存在着语类的混合,即机构性话语语类和立法语篇语类的混合,这种混合增大了讯问双方之间的距离。讯问中语类混合的运用构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威性的交际行为,体现了讯问双方不对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全国共有322,562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榕江、丹寨、雷山、剑河、福泉、平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都安、来宾、河池等县、市.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聚居的中心,有164,987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1.15%.水族有自己的语言,自称ai~(33)sui~(33),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并参照水族的居住地区和生活情况,水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三洞(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一方言;阳安(三都水族自治县内)为第二方言;潘洞(都匀市内)为第三方言.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亲友交谈、开会、赶集等各个方面,都用水语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农村中,除干部以及读过书的青年外,水族人民会说汉语的还不甚  相似文献   

18.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19.
口哨语是为了实现远距离交际,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人工语言形式之一。本文对彝族(木基人)和戈梅拉土著的口哨语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者的形态结构特征分别代表了世界口哨语的两种类型;这种异地留存的相同文化现象乃为人类文化的“趋同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被频繁应用于政治演讲等语篇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可以提高话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使语言表达含蓄委婉、礼貌得体,还可以使说话者免受或减轻批评和责难,使交际双方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从模糊限制语、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和性别差异交叉点入手,探讨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性别使用差异,以期对正确的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