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培训难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症结就在于客观上无压力,主观上无动力。主要表现与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偏低。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干部要不要参加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他们看来,眼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到乡下采访,发现村里的群众喊干部叫“师傅”。问其原因,他们高兴地说:“过去干部进村入户是来催粮要款,现在是来送科技,办实事。指导我们搞科学种植,新法饲养;帮助解决水、电、路、校、医等实际问题。”听到此言,倍感亲切。前些年,的确一些干部在征税催粮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也曾采取过一些硬措施,伤害了一部分群众的心,个别地方甚至有过一些过激行为,致使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组成课题组,采取问卷、座谈会、查阅学员档案和走访等形式,对聊城市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专题调查。调查中,大家认为,聊城市各级党委重视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工作扎实认真,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但是,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问题之一: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调查问卷中,有30%的干部认为“领导不重视”是影响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新时代,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干部考核"考什么""怎么考"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调整。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选得不准,有的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一些地方干部不提拔不考核、班子不换届不考核,一些干部庸碌无为当"太平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考核工作不扎实,没有把功夫下在平时,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是对现行干部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过去我们在对干部的奖惩、任用等问题上所以还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干部的科学的考核。因此,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逐步实现机关干部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是当前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总体看,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越来越不景气:在一些党校和干校中,真正的哲学课程安排得越来越少,有些学员有厌学情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知半解而又表露种种怀疑;部分哲学教师难耐冷清又无所适从,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干部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产生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果不走出这此误区,干部教育中的哲学教育将事倍功半,难以为继。误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好是好,就是它讲的原则和方法实际上做不到,学了也没用。"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  相似文献   

7.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强化对干部的监督,保证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干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体制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法制监督、群众监督等体制和机制,保证了各级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但从一些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上级监督过远、同级监督过软、下级和群众监督过弱等弊端。具体表现有五:①虚构政绩,会干的不  相似文献   

8.
抓紧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开明意识,为培养选拔更多的领导人才作出贡献。 一些单位和企业的干部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干部难于流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保守落后。其表现是:一是舍不得位子。有的担心能力强的干部提拔上来后对自己职权构成威胁,或怕驾驭不住,不愿提拔德  相似文献   

9.
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说,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失去监督的权力会产生腐败。一些干部犯错误,当然首先是他自身的原因,但组织上要求不严、疏于管理监督也是重要原因。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事前监督为主,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现状定期分析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同干部谈话及诫勉等制度。要改进干部考核、考察工作,不仅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而且应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干部考察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失真失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完善选贤的科学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高干部考察的准确性,有赖于方法的科学和创新。这种创新,不能只是在一些表层问题上“兜圈子”,而应是依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精神,在探讨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上多做实质性的工作。第一,关于了解干部真实情况问题。考察忙活了一阵子,却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问题,是近几年各级都颇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也是干部工作中潜伏的一个大危机。从实践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群众的意见得不到充分重视。不少地方经过必要的民意程序,确定了考察人选后,大多还得尊重干部所  相似文献   

11.
村级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中的特殊干部群体,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依据昌吉州农牧区村级干部领导能力状况的有关调查材料,对村级干部领导能力的作用、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目前的干部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事后监督、监督乏力、监督渠道单一等现象和问题,这也是导致目前干部管理上用人失误和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到基层去     
仲祖文 《新湘评论》2012,(13):64-64
当前,在中央大力倡导下,各级干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干部特别是领导机关的干部,脚还没有迈到基层去。调查显示,去年一些机关只有7%的干部到过乡镇和村庄,20%的干部从未参加各种调研,2/3的干部参加调研在10天以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下基层少,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一些地方发生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干部下乡的天数增多了,可是群众见到干部的次数却减少了。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干部下乡只不过是到乡镇的办公室、招待所里听听汇报,看看介绍材料,并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难怪有些群众颇有几分幽默地说:“这样的干部...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自2005年开展以来健康推进,在农村党员群众学习和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认真分析了在鸟鲁木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做到知人善任,这是对干部部门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合理地使用人才,首先必须了解人才。科学地考察干部,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最近党中央一再强调:要特别注意选准用准干部,使各级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真正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中央这一正确指示,是在全面、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成绩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选人失察、用人失当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比较普遍的是有些地方和单  相似文献   

17.
今年,农一师一团良繁站党支部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发现职工对单位干部工作有一些不满情绪,主要原因是对单位的一些田管生产措施不了解。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提高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让职工心平、气顺,该站除了保持干部自身良好形象以外,在原有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干群之间的交流。制定了一项职工民主对话制度,定期召开会  相似文献   

18.
陈木 《唯实》2001,(5):64-66
党委常委会研究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经程序,是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的一个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常委会研究干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实行集体决策,能有效地集中集体的智慧,防止干部任用上的个人说了算,保证领导干部的个体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是,如此重要的会议,在有些地方却只是走过场,没有能真正起到集体决策的作用。本文试对这一现象作初步探讨,并提出一种建设性的构想。 一些地方党委常委会议质量差的原因 目前,一些地方研究干部任用问题的党委常委会议质量之差让人吃惊。说是会议开了,有些常委基本…  相似文献   

19.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人口众多,涉及面广,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说过:“农村稳,天下安”。当前在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群关系失睦、紧张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最近在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干群关系不睦有以下特点: 一、双方抵触情绪增加。乡村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是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基层政权的中坚力量。过去由于乡村干部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深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工作中的一些失误也能被群众理解。现在由于改革过程中诸多关系没理顺,政策不配套,法律不健全,干部为完成任务常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如强种强购,服务不落实,减负政策不兑现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完交公粮、计划生产,各种提留税费等软磨硬抗。遇此情况,干部便上门“拔钉子”,以至积怨加深,抵触情绪增大。农民编了一段顺口溜,足可说明:“干部下乡转一转,农民白供几餐饭。对上欺瞒对下骗,好事实事不愿办。”  相似文献   

20.
近期,我在调研中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我们是既“政绩”,又盼政绩。怕的是个别干部只为自己升官要不顾百姓需要的“政绩”,盼的是为百姓实实在在好事的政绩。群众的反映,值得深思。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展,政绩在干部的升迁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政绩、创政绩,为领导工作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政绩观的偏以及虚假政绩等问题的出现,政绩的声誉一度遭很大损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谈政绩,甚至“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心目中都成贬义词。事实上,广大群众对政绩总体上是持肯态度的,正如一些群众所说:“干部都不出政绩,群众就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