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制度则是实现这一基本条件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在分析利益分配制度中公平价值应有之义的同时把公平作为利益分配制度首要价值原则,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与"以人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公正而和谐的社会构建为配套措施,从而为社会各种利益的公正分配提供制度性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发展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强调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法治.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法律上的和谐。这一关系的形成,必然涉及到国家公共权力、公民权利、执政党的权力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只有深刻把握其本质特征才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六个方面:公平正义、规则有序、协调均衡、价值坚守、社群互认和宽容仁爱。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历经两个阶段:法理阶段的社会和谐和伦理阶段的社会和谐,前者是和谐的基础阶段,后者则是成熟阶段。实现社会和谐应从基础阶段开始,以对公民权利的诉求为实现路径的开端,在各利益集团、各社会阶层相互博弈过程中达到多方利益的相对平衡。尔后向成熟阶段发展,以对他人和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的首要诉求为实现路径的开端,通过内敛与自我约束而达到非博弈状态下的利益平衡。这才是理想状态下的社会和谐,因为体现了更丰富的道德内涵和本质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了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以及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分析这种被大众所认可的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观。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并发挥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一、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普遍公认的崇高价值,在汉语里,公平的同义词是公道、公允、公正,意味着没有偏私;正义意味着公正的道理,与公平、公道、正直、正当相关联,正义一般只用于制度或集体行为,而…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公平正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出现重大转型,一些不公正的新老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出来,甚至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才会有和谐可言。文章拟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以制度公正来促进和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具根本性的路径选择.制度公正是剖析社会问题的理论利器,和谐的制度必然蕴涵公正的伦理诉求,只有加快公正制度的建设,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牢不可破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