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西部     
一片片黄土覆盖的、沟壑相连的广袤土地,这就是西部,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土地。这片热土虽然贫瘠,但充满希望。在这里,人们需要经济上的支援,但更需要知识、需要科学。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民进中央、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和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11月26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的通知”。这项活动旨在倡导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普及义务教育,引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危害。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进而根治黄河,必须保持水土。怎样保持水土?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几十年的变迁,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改变单一种植,合理利用土地,种草、种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西吉县位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境内以黄土梁峁为主,沟壑纵横交错。全县有二十九万二千人,其中回族占百分之四十八点六。由于人多地少,多年来为了解决口粮和柴禾问题,便毁林、毁草开荒。加之片面推行“以粮为纲”政策,最终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失常,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据调查,全县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二点六。大量熟土和肥料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北岸     
正春上,我再次来到黄河,仍是小浪底北岸栉比的山梁。那山梁好长,从遥远的王屋山蜿蜒下来,直插黄河。山梁与山梁的间距不像拢头发的梳子那般规整,有的狭窄,有的宽敞。就有4个乡镇10万民众在沟沟叉叉的土地上耕种。这里满眼的苍茫,村庄是很难一眼就看得见的,全隐在1000余平方公里的山坳沟壑里。道道山梁像极了巨龙探水。浩瀚的水域淹没了很多散落的村庄遗  相似文献   

4.
理性思维和线性思维的教育传统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鸿沟的重要因素,填平这条沟壑只是理想,能做的只是减小这条沟壑,以及在这条沟壑上架起一座座桥梁。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其他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与世俗权力意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由的思绪更显必要,它要求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者必须有强烈的求真意志,应采取理性怀疑、开放视野、多元思考的态度,在探索中求知,在批判中学习。政策科学及公共政策分析得以迅速发展便是应上述这些理论和实践的诉求,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跨越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开拓和创造。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片江南常见的丘陵,茂密葱绿的树木漫山遍野,环绕着云烟浩渺的大湖;这是一条乡村常见的土路,雨水冲刷出浅浅的沟壑,车轮留下了深深的轨迹;这是一些散落得到处都是的陶片,弯下腰随时可以拾起。  相似文献   

6.
苹果生产使白水农民明显富起来了.目前东南六乡的多数农民正在朝着小康的道路上急驰.带动了这个地区的全体农民和北部、西北部十乡的农民在劳动致富的道路上迅跑…….绿色经济的崛起.像一个强力磁场效应.吸引了有田可耕的农民,吸引了“一头沉”的单职工.吸引了前多年已经离乡未离土从事工商业经营,得到了好处的个体户:同时,也吸引着毗邻平原大县的乡亲们.他们对这个山区县民投以羡慕的目光……总之,吸引了一切人.但也产生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目前这个冲击波随着人们的喜悦正在到来.规模经营变成了规模效益在白水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躺着两千多条沟壑.千百年来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马鞭     
推开两扇朱红大门 就象打开一部革命的诗篇 在千件万件文物里 我独爱一条金竹马鞭 马鞭!马鞭 当年你象金色的理想 驱赶着革命的骏马 奔驰在右江与红河之间 鞭响,马跃——沟壑万千 “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8.
陈世旭 《党政论坛》2008,(12):33-33
这是一片江南常见的丘陵,茂密葱绿的树木漫山遍野,环绕着云烟浩渺的大湖;这是一条乡村常见的土路,雨水冲刷出浅浅的沟壑,车轮留下了深深的轨迹;这是一些散落得到处都是的陶片,弯下腰随时可以拾起。  相似文献   

9.
在河西走廊中部,中外驰名的镍都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就坐落在荒漠戈壁和黄土沟壑的交接处.自六十年代试投产以来,这里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所生产的电解镍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然而废弃的矿坑渣也给金川带来世界冶金矿山具有共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佛陀山景区地处江西上饶市弋阳县城郊,是世界自然遗产--龟峰风景名胜区的二景区(原龟峰卧佛景区和龟峰南岩景区合并),地处江西省赣东北旅游黄金环线上,在世界文化遗产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等景区的中心位置。江西佛陀山景区内丹霞山体连绵起伏,纵横交错,沟壑积水连连不断,湖水环绕山壁,山谷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12,(12):F0004-F0004
佛陀山景区地处江西上饶市弋阳县城郊,是世界自然遗产--龟峰风景名胜区的二景区(原龟峰卧佛景区和龟峰南岩景区合并),地处江西省赣东北旅游黄金环线上,在世界文化遗产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等景区的中心位置。江西佛陀山景区内丹霞山体连绵起伏,纵横交错,沟壑积水连连不断,湖水环绕山壁,山  相似文献   

12.
操着不同的语言,受着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不但要跨越语言障碍,还要跨越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种种障碍,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使交际受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反映本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民族情感。只有跨越文化沟壑,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团结》2012,(3):47-48
目前,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土地出让金,第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所带来的税费收入,第三是土地金融,抵押土地获得的借贷收入。土地财政的现象通常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交易开发产生的相关税费,这两者构成了显见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在近十年来基本占据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主要部分,而土地金融,土地抵押借贷收入则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收入,其规模并不逊于前两者,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部分,也是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1.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是未来50或70年地租收入的一次性收取。从下表中,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即土地产权流转,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流动与转让,其市场转让价格即为土地流转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土地流转需要解决其价值的计量问题。对于国有土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土地流转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的畅通,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产权人需要获得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以实现土地流转的公平交易。这种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需要运用会计工具予以计量与披露。为此,本文拟从产权视角,运用契约理论探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价值计量及其风险控制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作为地方税体系的关键一环,现行土地税累积的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性和尖锐性越来越显性化。目前需要着重理顺土地税收中的四重关系,最终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土地税体系。一、土地税的界定及主要问题一般而言,按照税种属性的不同,土地税主要分为土地财产税、土地收益税和土地流转税。土地财产税是以土地数量或者价值为课税依据的土地税;土地收益税是以土地的日常收益(如地租)为课税依据的土地税;土地流转税是以土地的流转额为课税依据的土地税。正常情况下,土地收益税和流转税分别归入所得税和营业税一并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2)
孔子生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时逢乱世,那个混乱的社会正如孟子所言,"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孔子的一生也在随时代动荡、颠沛流离,甚至被形容为"丧家之狗"。然而孔子在穷困潦倒的人生中矢志不移地追求"道",但他不并蔑视财富,不仅如此,孔子珍惜财富,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同时也讲究生活质量。对于普通百姓,孔子认同他们对财富的追求,并且主张富民。  相似文献   

17.
乔新生 《团结》2005,(5):32-34
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地上房屋的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与房屋所有制度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有的学者希望通过改变土地所有制形态,依靠土地私有化解决问题;也有学者期望通过将土地使用权永久化,解决土地国家所有与房屋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笔者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土地所有制度来源于宪法规定,而土地使用制度则是在宪法授权之下,具体的权利义务安排。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居民用地)7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8.
<正>"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这是过去西藏交通的真实写照。5 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交通建设力度,"进藏难"成为历史。如今,翻看中国交通地图,以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犹如银龙盘飞在青藏高原的深山沟壑之中。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 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选取八个标志性"路标",记录下"天上西藏"半个世纪以来的交通巨  相似文献   

19.
李玉娥  张晓惠 《学理论》2011,(26):41-42
我国土地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不同年代,作为国家对土地的统治和管理都是存在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管理体制。通过土地制度和土地产权文化中西比较,分析制约我国土地管理发展的瓶颈,以期揭示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与完善措施,对相关土地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土地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土地管理面临规划滞后、土地浪费严重、耕地持续减少、专业人才不济的挑战。当前,如何加强土地管理法制建设,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科学合理规划利用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