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劳动才能缓和劳动力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自由主义者主张的所谓"劳动过剩,资本稀缺"是错误的,现在的中国是劳动和资本都过剩。因此,要改变脱离国情的高消费、高进口、高耗能,特别是要增加战略产业,保护劳动,把过剩资本与过剩人口相结合,以实现二者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过剩和就业不足,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必须正视的深层次的问题。加入WTO后我省农村劳动力的分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我国农村正经历着劳动力大规模分流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非常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到1998年底为止,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2.48亿,其中农村总人口为8.69亿,农村从业人员已达4.92亿。据测算,现有耕地面积只需2亿左右劳动力,即使把乡镇企业职工都视作充分就业,依据现有转移速度并考虑新增人口因素,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达2亿多。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跨世纪难题,是世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 ,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绩效与问题 ,提出了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致富的对策措施 ,揭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致富最现实、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拔根与扎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国 《工会论坛》2008,14(5):19-20
进城农民工在自我意识中已经同农村社会相割裂,呈现出拔根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的排斥、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生活的缺乏,使得农民工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城市扎根困难重重。解决这一两难困境需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在此进程中 ,需要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撑 ;只有多样化和开放化的农村职业教育 ,才能培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才能成功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拓展 ,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开始着手将延迟退休政策提上日程。然而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各类争议直接导致政策迟迟不能出台。文章通过对G市城镇在职居民的简单随机调查,来了解城镇在职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真实态度。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群体、年龄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点并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关注点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减少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阻力。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存在的人力资本质量阶梯和优质劳动力的先行转移,在不给出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刘-费-拉模型所预期的二元经济的一元化转变就不可能出现。改变前述局面的关键条件,是使农村部门的人力资本积累率大于其人力资本的转移率。为此,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是现阶段农村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资源结构极不合理,逐渐老龄化,且后继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井研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留住、引入、开发、教育农村劳动力,极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也提出: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的转变。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开发农民职业技能,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社会学对农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近十年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农户家庭、农民个人影响的研究,并强调了对农村现代化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社会学更加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一个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已把此问题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是在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历史渊源、现时数量和地区分布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出发,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应尽快打破农民工进城的制度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在近几年间发生了变化,此文以浙江省为例,依据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资料,从产业特点、文化水平、转移范围、身份特点等四个方面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进行论述,找出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GDP超过13%,然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速。运用大量数据资料,从产业结构优化、所有制结构调整、财政支出增长等方面对山东省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农村、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就业技能,有助于推动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析及转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解析,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系,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以及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配套体系尚处于一种缺失状态,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因此,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合理、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并尽可能地为农民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就成为当前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希望能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1983—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的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较小。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减小和农村劳动力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负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