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无论在哪项事业上,想要让自己得到一个“家”的头衔,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然而,如今我倒是发现了一种既无须创造发明、建功立业,也无须孤对寒窗、披阅十载,尝尽酸甜苦辣才苦尽甘来的“家”,这就是今日“美食家”。说到“美食家”,记得数年前曾读过作家陆文夫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名曰《美食家》。小说里讲到:有个名叫朱自冶的,对于吃很有讲究。譬如他有一道拿手菜叫“三套鸭”,何谓“三套鸭”简单地说来,即肥鸭肚里藏嫩鸡,鸡肚子里又填肉鸽,盆边还要围上一圈鹌鹑蛋。其精致与独特恐怕只有阿拉伯人婚宴上的“烤全驼…  相似文献   

2.
曾和许多朋友说过喜欢杨打铁最初的一篇小说《白蝴蝶》。后来这篇小说易名为《铁皮屋顶》,修改后发在《北京文学》98年第9期。杨打铁是贵州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1991年以来发表了《远望博格达》、《无人落水》、《全家光荣》等为她带来声誉的作品。不过,在她的作品中,我喜欢的却是这篇今年才正式发表的《白蝴蝶》也即《铁皮屋顶》。 “白蝴蝶”与“铁皮屋顶”两个名字中,其实我更倾向于前者,这与小说内质的轻盈灵巧相一致。而后者看上去像是作者为了使小说显得更为厚重的考虑。我想这没什么必要。 喜欢“白蝴蝶”这一名字的更深层的原因,是觉得它具有超越的征象,很有诗意。而在我看来,诗意之于小说,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振云 《理论学刊》2006,(12):124-125
在今人的心目中,“小说”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存在的。然而,这种“现代小说观念”并非源自我们自己的文学乃至文化传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小说”的内涵恰恰在于它的字面意义,即“小”与“说”的语词涵义,更多地隐含着一种“崇大抑小”的价值信仰和审美观念,其本质乃是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话语及其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未竟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在受到长期冷遇之后 ,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重新衡估 ,但这种衡估尚未充分着眼于作为“残简”的小说文本自身的独立价值。本文从接受效应、时空截取、作家的文化心理矛盾等视角考察探究了小说文本的独立价值 ,论析其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那些“另类”、“美女”、“武侠”和“戏说”类的小说充斥书店书摊,离文学作品教育人娱乐人的宗旨差之十万八千里。最近有幸看到宗安、宗勇两位作者合作的长篇小说《良心的呼唤》,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看完之后,感到这是一本真正的严肃小说,是启迪人、教化人的好作品。我说这是一部好小说,主要理由是小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这就是“良心”。小说的提法和写法不寻常。按传统规范,小说创作应当情节离奇、寓意深藏,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良心的呼唤》却一反传统,它不仅保持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又能直宣主题,令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6.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一部名叫《雪国》的电影即将上映。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用“摄像机”拍摄下“雪国”这个地方———神秘的东方世界:陌生、纤细、飘渺、虚幻。小说的意境美正是在“电影式”的绘画构图中传达出来。动静———“镜头”的移用川端康成有条不紊地拍摄眼前的奇丽的景色———一个充满东方韵味,含蓄,飘渺的“雪国”。小说文本上的“雪国”不是完全立体的、具像的实物再现,只是小说作家为小说人物设置的背景图画。雪国的“静”和小说人物的“动”构成鲜明对比,动静的强烈对比给阅读者“电影式”…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研读,从基本阐释、深层内涵、实现条件和途径以及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剖析,以求对当今时代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返八十年代”的延续和深入,“文本和细读”讨论有意识地淡化问题意识,对作家作品抱有更多的历史的理解和同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致开掘,呈现作品更丰富的内在肌理和思想理路.在此视角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张承志《北方的河》是一部“过渡性”的小说,这种过渡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它于1960年代的青年运动与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之间建立了有价值的关联点,这些关联关乎我们对自己历史的自觉清理和对未来的深度展望.  相似文献   

9.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媒介化”可归因两方面:一是作者的目光聚焦在当时的市民生活;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市民生活中,各种各样媒介物已经成为必需品。电灯、照片、报纸、电话、电车、无线电等媒介物在张爱玲的作品文本中,充当作品文本的材料元素。另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媒介物和小说人物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决定了媒介在小说文本中成为“隐性叙述者”,参与了一个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的“讲述行为”。以电灯为例:电灯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构造了一个光影空间。空间能承载一种记忆:历史的记忆、心灵的记忆、生命的记忆。人的感知沿着记…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依据邓小平的会议记录稿和毛泽东的“讲稿”,结合自己以及博古、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发言提纲,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最初文本。“鸡鸣三省”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新决策以及刚接收的中共中央及其与共产国际往来的文件,张闻天对决议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1935年2月8日,《遵义会议决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0—16日,张闻天又将“目前任务”正式写入决议文本。为增强说服力,文本多处引述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的内容;为维护党内团结,文本最终隐去有关领导人姓名。毛泽东对军事战略的精辟论述是《遵义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张闻天的旁征博引使得《遵义会议决议》更加有血有肉。在《遵义会议决议》文本生成过程中,毛泽东、张闻天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1,(11)
1938年10月,徐海东在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和大家一块在院中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算是半个中国人!”这是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3.
子舒 《党史纵横》2002,(4):9-13
《刘志丹》是一部描写刘志丹革命生平的长篇小说。关于小说的内容,阎红彦提出异议,认为小说涉及了“许多原则性问题”,上书中央和康生等人。康生还没看小说,就为其定了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的写作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相似文献   

14.
读了自传体小说《求索》和作者给《个旧文艺》编辑部的信,人们不禁产生一个问题:这样一篇文学性甚差、不象小说的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苦心经营,在某地发表了一次以后,又扩充篇幅,一再投寄报刊要求刊登?一家文学刊物,为什么偏偏看中这篇毫无文学意味的“作品”,又是放大照片,又是作者来函照登,给予如此特殊的待遇?翻开小说,开篇第一句是“在爱面前,有谁敢说‘我懂得它的一切真谛’?”终篇最末一句是:“只有水无止境的探索,才能接近那并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吃药     
十多年前读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怡然以为得了一本读书的好“索引”。然而,苦苦地按图索骥至今,十之六七的书也无缘找得到。《金瓶梅》、《续金瓶梅》、《肉蒲团》、《品花宝鉴》这类禁书不去说了,就连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狭邪小说”也读不到。不久前,听说一家出版社出《明末清初小说选刊》,赶紧买了几本,一看“校点凡例”。不觉苦笑起来。原来,他们只“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或有益无害的供读  相似文献   

16.
夏瑜的自觉     
余杰 《唯实》2003,(7):88-89
191 9年 4月 2 5日的鲁迅日记写道 :“夜成小说一篇 ,约三千字。”这就是短篇小说《药》。就在写完这篇小说之后的一个多星期 ,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也许不是一个巧合。历史强大的脉搏从遥远的地层下传来 ,被敏感的鲁迅先生感觉到了、捕捉到了。《药》是为了纪念那场已经逝去的革命 ,以及在革命中殒身不恤的先驱。而鲁迅选择这个特殊的时刻进行自己的纪念 ,显然是“别有用心”的。有人说 ,《药》是鲁迅为作为同乡的“鉴湖女侠”秋瑾而写的———从汉字本身复杂的影射功能来分析 ,“秋”对“夏”、“瑜”对“瑾” ,简单而明了 ,无须再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连宋在大陆行的言谈中多次使用了“愿景”一词,这是祖国大陆主流传媒中过去难得一用的语词。特别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让“愿景”一词赫然正式出场,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在语词的使用都非常尊重对岸同胞的习惯与创意。  相似文献   

19.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厦门劫狱被认为是“左”倾错误路线的产物。“文化大革命”中,反映这一事件的小说《小城春秋》,被作为为“老牌机会主义者陶铸歌功颂德的黑小说”而遭“揭露和批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党史工作者认真考辨了厦门劫狱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大量档案资  相似文献   

20.
中篇小说《蓝花豹》(载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十月》)发表以后,有几家报刊先后对其梗概作了介绍,这说明小说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用原编者的话说:这部小说是“记述了发生在穷乡僻壤中的一个荒谬而真实的故事”,作者的行文“引人入胜,惊心动魄”,并“在古典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