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小说《平凡的世界》怎么看不出好?”我和他们一样,更多的时候安于读者身份.早听说《平凡的世界》拥有大量读者,且深受喜爱,那这些新读者怎么回事? 猜测他们觉得不好的原因—— 篇幅太长,路遥追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小说写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发生在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整部小说都在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的变化.是真正地,贴着地面写,这样写好不好?  相似文献   

2.
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了“80后”的一些情况。报道称,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对此,2010年1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3.
伊方 《瞭望》1985,(51)
这里发表的《说A和B》,是王蒙给国内报刊写的即将发表的一篇杂文。文中所谓的“A”和“B”,在某些人的词典中亦即为“放”和“收”。海内外都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对中国文坛是在“放”还是在“收”,似乎过份敏感,每每作出“股票行情式的预言或报道”,因为是捕风捉影的,所以也就离实际太远。不知读者诸君读了王蒙这篇杂文后,会感到几分幽默否?  相似文献   

4.
齐夫 《民主》2006,(10):46-46
前不久,著名学者季羡林看了他的学生编辑的《此情尤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前言初稿后,很不高兴,坚决要求删去“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高帽”。他对编者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是学者,是教授不假,但不要提惟一的,文科是惟一的,还有理科呢?现在是惟一的,还有将来呢?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外人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不…  相似文献   

5.
贵刊是我多年来每期必看的刊物。新彩版印刷精良、文图并茂、编排更加清爽,赏心悦目,这些“新貌”值得肯定。除此之外,刊物的内容也有新的突破,好多篇文章都很有新意和冲击力。比如《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一文,归纳得很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再如《我们是谁?》一文,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县级一把手的“酸甜苦辣”,能否有记者再采访上一级(市级、厅级)的官员,写一篇触及他们心态的“实录”。  相似文献   

6.
“我想写一个失败者。”这是黄宗英最近在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者座谈会上披露的。 这是一个奇特的想法吗?是有点奇特。黄宗英写过不少报告文学,十几年前她写下了《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给多少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以鼓舞啊!近几年她在科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在《文汇报》发了篇《家庭的淡化问题》。十年后,我又于1990年在《家庭》杂志上发表了《再谈家庭的淡化问题》。现在又过了十年,我起了再写《三谈家庭的淡化问题》的念头。写《三谈》,主要不是因为又“逢十”了,而是因为看了各报所刊登的8月8日新华社消息后,感慨万千。假若说“万千”是夸张,感慨有好几条却是实在话。这则消息说: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恩选集》第一卷285页)长期以来,不少文章和著作都把这句话中的“暴力”概念理解为暴力革命,所以都把这句话作为马、恩的暴力革命思  相似文献   

9.
一部《三国演义》,为什么能为世界所瞩目?我们认为,该书写尽了各种人才,尤其是那些谋臣策士。整个作品通篇放射着他们的智慧光芒。 然而,这些智慧之星不是零落散乱地漫布于野际的,而是环绕各自的政治中心,构成一个个智囊系统,并且按照共同的“轨迹”不停地旋转着。正是这些“轨迹”,才是  相似文献   

10.
慕马案赃物展连日高烧。《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的标题如是说。“高烧”到什么程度呢?据报道,“连续三日突破万人,队伍围着展地沈阳金剑大厦绕了两圈,观众为了看看贪官下场”。“看下场”还不如说“看内幕”,人们想看看这些贪官当年的内幕以及黑幕,看看他们人前人模狗样,幕后肮里肮脏,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真相。这不,还真有好看的,这便是“贪官秀”:“在字画展厅里,一幅字上写着‘看淡名利,莫争权势,心平静气,吉祥如意’,还有的条幅写的是‘天下为公’、‘德配天地’。”报道引用一位家住沈阳的市民的话说:“这些贪官贪赃枉法、狂敛民财,真的不知道他们收到这些东西的  相似文献   

11.
1964年7月7日,毛泽东第二次题写《解放军报》报头及“思想战线”专栏,并在给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的信中说:“贺龙同志,解放军报的报头和思想战线几个字写的不好,拟改写.现写上,请择用.”再例如,当毛主席知道又要为新疆日报题写报头时,就问杨尚昆:“不是已经题写过一个了吗?”杨尚昆同志说:“以前是题过一个.今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希望主席再题一个,给予鼓励.”毛主席微笑着说:“那好,就再题一个吧.”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21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刊登文化学者张颐武的文章,文章说人们常常用“鸟巢一代”来描述“80后”,这一是因为奥运会年轻的志愿者是整个奥运会的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他们的开朗、自信和服务的精神已经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也让中国年轻的“80后”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副教授》一文,给了我灵魂深处强烈的震撼!这也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知识分子,你的论文该写在哪儿? 我以为,写论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表,主要应该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扪心自问, 二十多年来,我发表及获奖的论文数十篇,却没有一篇是“写在大地上”的。而是写在了为晋升职称的空谈虚论上。读了《瞭望》的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在《美从何处寻》里,引了“希腊大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伊利亚特》歌咏希腊联军围攻特罗亚9年,为的是夺回美人海伦,而海伦的美叫他们感到9年的辛苦和牺牲不是白费的。”接下来引了写海伦的美的名句: 特罗亚长老们也一样的高踞城雉, 当他们看见海伦在城垣上出现,  相似文献   

15.
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将开辟一个新栏目:《外国人在中国》。 80年代初,外国人在中国还为数不多。仅仅过了10年,由于对外开放的扩展,中国大陆,“老外”巳数不胜数了。来华驻节、经商、工作、留学的诸多外国朋友,在中国生活是否方便?对中国的印象究竟如何?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种种感受,他们遇到的甜酸苦辣……都是本栏报道的内容。 报道形式采用口述实录,娓娓道来,务求信达。 愿读者喜爱这个新栏目并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瞭望》2004,(41)
1979年12月15日,巴金写《怀念老舍同志》,反复忆起1966年“文革”风暴中老舍在自杀前一个月跟他说的一句话:“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 老舍的这句话,正可诠释巴金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初衷。“难道五四以来我国的现代文学就全是废品、全是‘四旧’?”“全是害人害世的毒草?”1981年4月4日,巴金著文《现代文学资料馆》,追述“十年  相似文献   

17.
要我介绍一本书,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那些越写越长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以男女“做爱”取胜的小说,我自己就没耐心读下去,怎么能挑一种推荐给读者? 我自己就不相信看相算命,怎么能推荐《麻衣相法》这类的书呢。 我自己就不打算“下海”,当然我也不想推荐什么《厚黑学》。 《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一部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定还记得那场震动全国的“蛇口风波”吧。一个极为平常的“青年教育专家与青年座谈会”,为什么竟成了全国新闻报道的热点,进而掀起那样一场轩然大波? 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辛文步同志收集、翻阅了有关这场“风波”的报道材料,并走访曲啸等同志,写了一篇《为什么要制造“蛇口风波”》的文章,发表在今年8月8日《中国教育报》上。接着,该报编辑部又于8月11日邀请了北京部分高校和有  相似文献   

19.
方成     
韩羽 《瞭望》1993,(22)
我知道方成的名字是在五十年代初。那时鸭绿江彼岸正在进行着反侵略战争。《人民日报》上几乎每天都有“投枪、匕首”(漫画)。记得有一柄最来劲的“匕首”《谁是多数?》,就是出自方成之手。当然也有钟家一份(方成、钟灵合作)。不妨说点插曲,那里我总以为他们是夫妇。不但我,后来听很多人谈起,都是这么认为。为什么“英雄所见略同”?大概都出之“想当然耳”,中国不  相似文献   

20.
宏图 《瞭望》1991,(2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茅盾先生《致钱钟书》云:“忆有《宋诗选注》,似出先生手笔。近来有何著作?欣逢明时,想必精神畅快。” 十多年来,钱先生陆续整理、出版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七缀集》等学术专著,又修订、重印了《围城》、《人·兽·鬼》、《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