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如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2.
刘玲  蔡海榕 《学理论》2011,(17):39-40
《孟子》一书中蕴含着孟子系统的生死观,表现为善待所有生命的生命态度,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魏裕铭 《学理论》2010,(12):150-152
对《孟子》散文艺术的幽默风格的研究,学者关注较少,仅少数专家点到为止。详细讨论了《孟子》散文的比喻和引人入彀的幽默手法,并与苏格拉底风格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穀梁传>对<春秋>的解释;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可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可把它叫作实际(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尽管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但上列三种方法无论如何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现代道德教育深厚的伦理文化资源,其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对于启示我们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突出主体性,凸显重要性,强化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等,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看待君臣关系各有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一脉相承的同一派系中也是有所不同的,孔孟在看待君臣之间的关系上就有所不同。比如孔子只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却说"君之视臣如手足、犬马、土芥,则臣视君如腹心、国人、寇仇"。这是由于他们各自关注的重点及其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中,反思范畴是本质论其他诸范畴推移转化的形式,是知性到辩证理性中的一个环节,是认识真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8)
春秋时代,君臣伦理受到严重冲击,最极端的情形是弑君。在《左传》所载多起案例中,弑君者都面临一个选择困境:当君不君时,臣何以为臣?孔子主张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关系,面对君臣伦理失范的现实,他要求臣要臣,君要君,君臣各守自己的本分,以维持合作关系。孟子认为君的权力来源于天,却要通过民,据此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当君不君时,则君自动失去为君的资格,臣杀之则不为"弑君",只是杀一个独夫民贼而已。这样,春秋时代的君臣伦理困境,就被孟子从理论上给予彻底解决。当然,孟子的理论并不是为了替春秋时代的"乱臣贼子"们辩护,而是为了支持他的仁政主张,这是应当着重指出的。  相似文献   

10.
闫丽婷 《学理论》2013,(16):85-86
海德格尔的《尼采》无疑是留给后人研究尼采的经典文本之一,他用尼采本人的名字命名此书,正是出于一种对于尼采本真思想的尊重。《尼采》一书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尼采重要思想的根基和脉络,更是将其思想之晕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一节完整地还原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从而把尼采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全盘端出,最终使得读者在尼采那里赢获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广阔的追问视野。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法律的社会历史基础和赖以生存的土壤,法律又是传统文化展现与光大的重要形式与稳固平台,二者血与肉的关系要求我们对沉默权制度的研讨应以传统文化为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我们没必要也不应当确立和引入西方沉默权。从传统文化的高度对沉默权进行理智的分析和评断,将给当前有关沉默权的研讨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清官大都具有公正廉明、勤政爱民的高尚人格,并能毕其一生持之以恒。清官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儒家伦理政治文化根基,哲学基础上的天人之辨、治国模式上的德治传统、权力来源上的民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上的义利观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代清官人格塑造的理论渊源。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因素在清官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对当前的官员品德培养及廉洁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定历史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左右其价值选择。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至上的法律文化观念推动了以体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的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而近年来,英美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则是立法者对其价值取向加以调整的结果。在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沉默权制度被列入立法议程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世界上第一部《葡汉辞典》及海内外藏佚名汉葡词典等珍贵手稿文献,探讨了利玛窦的另一部汉葡词典以及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民俗的力量与政府权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谁都承认民俗对所有人的言行和思想具有控制力量,是一种规范和规范的依据。民俗规范力量的呈现的确有时代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一些民俗借助政府权力,力量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而政府权力则利用民俗力量得到更广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孔孟的“君子人格”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及其道德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为深远 ,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在中国历史上陶冶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 ,很有必要认真探讨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 ,从它所蕴涵的人际意识、理性意识等方面去深入发掘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法国”,即法国对社会价值的肯定、对社会理念和社会利益追求的一面,从文化上看,“社会法国”是法国基督教文明中的内在价值,是自由主义思潮中的法国“传统”因素,是启蒙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法国文化对中国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我国早期儒道两大主干文化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助于我们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本文着重从人道与天道、阳刚与阴柔、有为与无为、德政与善治、亲而誉之与下知有之、大同小康与小国寡民、群体与个体、肯定与否定、恒常与变革、中庸之道与辩证管理、儒道互补与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系统分析两者对立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殊途同归之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9.
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学”是近代以来相对于“西学”而兴起的关于中国固有学术的一个新称谓,国学的内涵虽然不断变化,但国学的基本传统却必须追溯到孔子,孔子通过整理六经,建立了国学强调社会责任的传统、追求天下大同的传统、追求善美和谐统一的传统。这些传统,是拯救现代学术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