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 色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以科技进步为手段 ,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同步 ,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绿色经济要求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经济各个环节都是绿色的 ,都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宗旨。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为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 ,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保持…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人类的社会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注意节约资源,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建设"两型社会"与控制政府成本表面看来似乎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但二者有其共性和内在联系。合理控制政府成本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一致的,合理控制政府成本将更有效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法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是所有制度中最为重要、稳定且权威的制度。法制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制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应有之义。针对湖南当前所面临的立法供应不足、行政执法乏力、司法保护软弱以及法制文化落后等主要法制问题,文章明确了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法制创新的基本路径,即: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思想武装,发挥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完善政府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以期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法制创新对"两型社会"的切实保障和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4.
杨金凤 《党政论坛》2007,(12):38-39
资源与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正在受到全球的关注.为更加有效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防止企业发展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欧美许多企业大力开发新兴环境产业、启动实施新能源策略、创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周磊 《学理论》2008,(24):82-8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列举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保证经济增长而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已经把其摆在推动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赵芝华 《学理论》2014,(9):52-53
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重大创新和贡献。"两型"产业中的文化产业对"两型"社会的发展又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由依靠物质,环境等不可再生性资源向依靠智力,知识,技术等可再生性资源的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环境损耗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转变;开拓了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且有利于发展和扩大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加大就业渠道的扩展,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为市场经济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大政府”与“小政府”之争实质上是西方国家问题意识在我国的延续;我国政府职能的根本问题是要在后全能主义政治环境中创建市场经济的运行制度条件;“强化市场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理想模式;当前,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必须进行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公民社会以及进行宪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山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影响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低水平的利用以及以煤及相关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山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其次要发展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开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同时,也要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9.
张怀西 《民主》2006,(3):1-1
积极建设生态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很好地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惩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一种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应文化的新的社会形态。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都离不开创新。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新的深刻性、全面性、艰难性与二重性特点。能不能正确处理好创新(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的关系,将直接决定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论述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战略选择,是我国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方针.国情特点: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的资源量有限今年以来,中国人口已逾1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  相似文献   

12.
刘新春  赵隆君 《学理论》2012,(31):97-98,1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问题越发明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鉴于此实情,党和政府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构想,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构想将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发展并有可能使我国面貌焕然一新。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确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从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产生的各种新的矛盾进行分析、归纳并试图找到其矛盾产生的根源,然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化解各种矛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资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是"一体两用"的关系。生态系统为"体",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环境、资源是人类出于生存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的两种用途。生态、环境、资源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利用粗放、效率不高,不仅加速资源耗竭,还造成资源过早转变为废弃物形成污染源,污染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标,关键需要"强体善用",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完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此外,还离不开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和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5,(12):29-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作用正逐步下降,而人力、资本、信息、智力等社会资源的作用则愈发重要。如何衡量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只有客观评价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才能找到优化效率配置的途径,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环境建设、财政税收制度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改革、产业结构政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加速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6.
继续解放思想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建设"两型社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需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大胆创新。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前提,较之沿海地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解放思想的任务更重。要重点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公众的关系,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积极搭建公众的参与平台。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韩振峰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篇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牛文元 《团结》2007,(4):29-32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去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而实现"投入最小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无害化",最终达到以最小发展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过去两个千年的发展历程存在的巨大落差可称之为"千年反差".造成"千年反差"的根本原因,并非中华民族智商滑坡,或者中华传统文化不如西方传统文化优越,或者是某个偶然事件所导致.科学技术发展问题首先是制度和社会问题.造成中华民族"千年反差"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因素.政治制度在经济成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李继文 《求知》2005,(11):9-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