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MPA研究生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公共服务动机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绩效正相关,公共服务动机强的政府公务员绩效更高,公共服务动机可以较好地解释个体绩效中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两情境绩效和任务绩效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帮助行为逐渐进入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探讨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简要地说明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然后着重介绍运用功能分析,在动机种类、动机对志愿服务中的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志愿者动机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都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卜小燕 《法制与社会》2011,(17):202-203
在政府改革运动中,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公共利益、民主参与、公众回应里等新的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趋势。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人事行政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诸如人本思想匮乏,民众参与度低,忽视公众回应力等与新公共服务理念脱节的价值理念。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念分析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指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内政府的所有执行动机都是自利动机的不足之处后,结合公共服务动机提出了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动机研究理论运用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中来的转换模型。文中认为这一模型揭示出了地方政府执行动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下自利动机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下的公共服务动机,这两者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是可以不断发展和互相转化的。  相似文献   

5.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行政评论》2023,(2):84-104+197-19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行动能力”为切入点,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进行了解读,提出“多维工作绩效=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进一步地,根据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的高低组合将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以F省2180名公务员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想干又能干”的干部常规型、适应型和主动型绩效最高,“不能干又不想干”的干部这三类工作绩效最低。第二,“想干但不能干”和“能干但不想干”的干部工作绩效介于上述两类干部之间,且前者比后者的常规型绩效更低、主动型绩效更高;但二者的适应型绩效无显著差异。第三,常规型绩效在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高低组合影响适应型绩效和主动型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为深入解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设计、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新时代各项事业改革的特征和必然趋势。党中央倡导"以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该机制下组织容错氛围是否有改善,能否对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起有效的激励作用都尚不明晰。基于此,研究从组织和个人的双重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的调查数据为例,探究了组织容错氛围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组织容错氛围可以显著促进公务员的创新行为;其中,自我效能感、公共服务动机在组织容错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既能分别起到中介作用,也能共同形成链式中介。研究为新时代公共部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公务员创新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遵从宪政民主秩序大框架下,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为指导,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规制与服务功能的政府。有效公共服务供给的十二大模式为: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特许经营、政府合同外包、政府内部市场、补助、凭单、用者付费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实现有效公共服务供给的六大前提是:宪政、行政区划重构、利益集团的培育、独立的司法体系、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取消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合作是当今各国普遍关注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从公共服务合作理论、合作机制及其经验验证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徐婷 《法制与社会》2012,(9):140-141
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政府各项管理操作的合规化,制定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时要达到的标准,进而在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达到或者基本实现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达到对社会所需的公平与正义的保留和维护。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及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并对目前国内成功的实践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通过案例和经验来为我国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厘革历经从政府垄断供给到市场主导的民营化改革再到公共性回归的嬗变演进,一直难以契合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滞碍了改革成果共享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掩藏于制度流变背后的逻辑,不应是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也不是政府给付责任的市场化,而是政府、市场、社会合作供给体制的完备以及公私权责分配谱系的重塑。着眼于多元协同合作供给体制的构建,当务之急是彰显公共性根柢,实现公共权力的有效共享。不仅要基于契约治理框架,强化政府合同治理责任,更要回归公民权利,眷注公共服务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法律对动机错误的调整是出于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探求,而对动机违法的考察则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动机问题不会成为立法调整的对象,但是在法律制度的具体适用中却难免会涉及到动机问题的考察。本文的努力在于梳理了动机错误和动机违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有关制度的具体贯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行政与法》2012,(3):48-51
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红涛  常斌 《法制与社会》2010,(17):172-173
云南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但财政控制力相对较强。2002-2008年以来,云南省各州市间财政能力差距在逐步缩小,间接反映出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核心要义,也是国民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社会和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政府职能转型的缺位、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等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来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不平衡,对社会性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显失公平以及公共服务监管有待改善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合同在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基层政府管理方式由单一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管理手段的重大转变。引起乡镇政府行为方式转变的深刻原因,一是以取消农业税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乡镇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体制的改革。由于乡镇文化环境及干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运用行政合同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完善,以推动这场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8.
于洋航  王雅男 《法制与社会》2013,(26):181-182,186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吸引了诸多的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将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以及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构建途径来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吴晓强 《法制与社会》2010,(12):220-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扬弃,它强调对社会价值的追寻,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对于现阶段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有不谋而合之处。本文着重从政府服务性本质层面探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价值,通过解决双方认同问题,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行提供稳固的合法性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推行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实践中,往往要判断被鉴定人行为的犯罪动机,然后结合其他方面来综合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责任能力是否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