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来,大学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就业群体中极具特殊性的一个.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的局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业压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如今的大学生毕业生却频频“跳槽”.研究大学毕业生跳槽现状,不仅为探索从企业员工管理角度如何“招育用留”大学毕业生提供理论框架,而且对大学毕业生如何有序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探究大学毕业生在跳槽过程中的合法性也有利于职工和企业各自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各自合法权益,并且利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著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吴晨光在2007年12月24日的《大家文摘报》上著文《找工作为什么越来越难》说,尽管1997年的劳动力供求比也在100:70左右,但那时候,本科毕业生还是香饽饽,现在基本算是大白菜。2008年又将有大约5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杀入就业市场。这个数字与2007年的相比,相当于多了12个集团军。这些大学生都没有经过技术培训,无法完成高级蓝领的工作——其实,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严重缺乏高级技工的。所以出现了大学生过剩而“技工荒”的局面。这就是劳动部官员和专家们称为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5.
程成 《法庭内外》2009,(12):30-31
当前,劳动力市场仍远远供大于求。仅就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今年新增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毕业生,便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这样描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仍会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会加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在努力改变自己“高等学历、低等生活”的现状时,一些人选择用犯罪来“纠正”自己的失衡人生。  相似文献   

7.
赵伟 《行政与法》2007,(4):67-69
就业与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处理和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相应的社会管理政策和公共服务,为有效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一个伴生的新词汇"蚁族"应运而生。所谓"蚁族",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本文主人公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着地开创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在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沁阳市检察院以抢劫、抢夺罪对姬晨光等人提起公诉。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年就业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在世界各地产生不同于传统的青年群体亚文化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是构成青年就业的两大主力。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各大城市近年来都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论文在批判性地回顾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经验资料,认为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大都市中的在职贫穷问题,并建议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制定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9,(9):44-45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大学生、学生家长、高等院校及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一个优秀群体,为培养大学生,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都有很大的投入,高校毕业生及时、合理、充分的就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于燕 《法制与社会》2013,(19):195-196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线人才,是整个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人才金字塔中最底层的生力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首次就业率相对大学毕业生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民营企业,体现出专业对口率低和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其频繁更换工作而出现摩擦性失业、甚至是自愿失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该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认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认真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从而说明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如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这“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这弓J起了代表们的热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拥有众多人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就业是一个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就业又是跨世纪的问题,既有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又有产业结构凋整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既有类似体制转轨国家出现的富余人员问题,又有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引发的新的竞争环境与原有的就业困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政府有一整套同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的方针政策和措施,需要把握好就业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拟对此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乃民生之本,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从社会、大学教育、毕业生三个纬度进行原因剖析,文中指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项困难的复杂工程,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规避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机制。首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事业改革;其次,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激励机制;然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最后,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大学生、学生家长、高等院校及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一个优秀群体,为培养大学生,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都有很大的投入,高校毕业生及时、合理、充分的就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省人大常委会对促进我省就业工作高度重视,7月23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陕西省就业促进务例>.之前省人大财经委组成调研组,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本刊特摘要刊登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虽然有不少地区也出现了大专生受欢迎的景象,但从总体状况来看,就业最困难的仍然是专科生.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稳定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增幅率超过社会职场岗位增幅率,加上政府、社会、毕业生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这种形势已经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通过封就业难的情形进行分析後,提出了推追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对学生就业和社会稳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重点阐述形成这一现象的成因,结合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一些针对大学生个人和政府政策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从优势群体逐渐转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