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丽 《法制与社会》2010,(28):183-185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政部门一直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法,试图改变政府包办社会福利和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格局,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营办社会福利服务的局面。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社会福利社会化依然困境重重,一些民办福利机构只是在勉强度日,甚至在困境中消失。本文认为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但需要从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上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培养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也要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购买服务"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南  张召  邢旺 《法制与社会》2010,(15):173-174
本文把慈善组织的发育置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与中国慈善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但在当前中国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在构建以政府责任为主、以社会化服务为辅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慈善组织的发育受制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政府应当在慈善立法、弘扬慈善文化、组织管理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倩倩 《法制与社会》2011,(11):171-172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领域两个重要的概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社会保障一词,并逐步建立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国内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学术界的不断交流,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我国所理解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与国外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为此,在构建社会福利体系的今天,厘清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长期的摸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思想,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南街村、华西村等特例,他们分别典型地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的实践。本文试通过对比南街村与华西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不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以及从二者社会福利的经验中挖掘对我国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福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项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缓解政府压力的同时做好该项福利工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观点的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油然而生,即以社区为载体来实现我国老人的社会福利,充分发挥社区照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林 《法制与社会》2010,(15):284-286
两新组织作为党建的新领域,在组织设置、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工作方式上有了新的开拓,也存在基础薄弱、制度设计不完善等普遍性问题,需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好与两新组织所有者的关系,拓展党组织活动的内涵,以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瑾 《法制与社会》2010,(7):159-160
对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将直接影响相关政策供给与政策效益。本文聚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模式,试通过阐释人类发展观的新的转变,分析这种发展观转变对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改变以往从概念、内涵层面对于二者关系的考察,而力图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讨论二者的概念冲突与关系模式重构。  相似文献   

8.
作为数字时代政府改善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影响公民社会福利权尤其值得关注。论文以信息技术在G省贫困治理中的应用为例,剖析信息技术应用影响社会福利权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应保未保"问题,造成贫困群体社会福利权的旁落。在个体层面,迫使贫困群体不得不在社会福利权和个人隐私权之间做出选择;在技术层面,遭遇"数字边缘化"的贫困群体被排除在信息化福利体系之外;在社会层面,"数字标签化"强化了贫困群体的"福利污名",加剧其心理障碍从而放弃社会福利权;在制度层面,扩大了制度排斥的覆盖范围,造成福利权的"强制性缺失"。该研究为信息时代的社会福利权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维度,也为政府在推进数字治理进程中更好地保障公民社会福利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宪法保障社会福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宪法中列举各种社会权利的"社会权"保障模式,另一种是仅在宪法中明确建设社会国家的原则或者类似条款的"社会国"保障模式。从我国《宪法》的现有规定及其变迁、宪法的解释与学界的解读看,我国属于"社会权"模式。"社会权"保障模式的缺陷是随着民众追求平等意识的成长、市场机制的扩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福利可能借助宪法无序、无限地扩张。通过淡化社会福利的权利性质、转变社会权的合宪性审查的方向、扩展反射利益推进社会福利以及贯彻宪法设立的可承受性、适度性原则,可以推进我国社会福利宪法保障模式由"社会权"模式向"社会国"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社会福利是一种兼顾经济和社会双重发展的福利模式。本文从界定我国城市社会福利的概念入手,通过回顾其发展概况及溯源发展性社会福利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尝试性探索其在我国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维持自主与独立的前提下,与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民主政治的目标上享有共同的利益。其中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是由政府资助的或一定程度上由政府资助的,有的是通过一些“营利”性活动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按照非营利组织追求目标的公益性而言,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似乎不应该有“营利”的成分,但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发展现状上看这将成为当代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2.
慈善资源是慈善组织得以顺畅运转的基础。中国慈善组织一般可分为官办慈善组织与民办慈善组织两种类型,它们的慈善资源经营模式和治理机制不同。当前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联合劝募经营模式,却为官办慈善组织与民办慈善组织加强联合与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在中国大陆,联合劝募模式发展缓慢,但在中国台湾地区,以"中华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为中心的联合劝募发展得却比较好,以"中华联劝"为典型的联合劝募模式,可以为上述两种慈善组织的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我国采用的是大社会保障概念,社会福利被划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组成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认识加以梳理,提出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社会福利既包含了旨在保证最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又把超越于基本生活保障而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福利水平的非保障性内容包括在内,提供物质保障外还提供服务保障,是一个包容内容更为广泛的概念,继续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对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贸易保护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反倾销手段已逐渐成为保护贸易产业的主要工具。本文主要从经济效应和社会福利两大方面来分析反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提出进口国应依照自身的市场状况、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外国利用反倾销等手段限制我国出口增长是一长期发展趋势,而非一种暂时现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应对,树立长期的宏观措施和微观措施相结合的观念、思想,制定相应的贸易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层动态     
《人民调解》2009,(4):F0002-F0002
为宣传新《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北京市丰台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区民政局、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举办了“普法班车”进福利中心、工地、家庭系列活动。图为今年2月20日,在卢沟桥社会福利中心举办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物权法》对抵押合同登记不作要求的新制度变化,利用博弈论分析抵押人在不登记抵押合同情况下的重复抵押道德风险,揭示抵押人的道德风险增加交易费用、提高均衡市场价格、减少抵押权人收益水平。与不登记抵押合同的情况相比,登记抵押合同可以有效防范抵押人的道德风险,维护交易安全,增加社会福利。文中指出抵押合同能成功登记必须满足抵押合同缔约者的参与约束,政府应该提供低额的抵押合同登记费,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正绥德县民政局是主管全县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政府组成部门。下设城乡低保办、婚姻登记处、救助管理站、革命烈士陵园和县中心敬老院5个事业单位。全系统有干部职工65人。主要担负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管理专项社会事务等四大职能。具体负责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城乡社区建设、优待抚恤、退伍安置、婚姻登记、殡葬管理、行政区划、收养登记、新社会组织管理、地名  相似文献   

18.
给付行政又称服务行政,是指政府给予公民法人利益和便利的行政活动,是相对于规制行政,即通过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自由以达到行政目的而言的。虽然给付行政作为一法学范畴首创于德国,但是给付行政所包含的内容即政府提供社会福利,设置公共设施,清洁环境,医疗保险等,已经涉及且涵盖于现代大多数国家的行政活动范围之内,成为了当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0,(11):186-187
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指出我国进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兼顾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协调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了稳定、调节和促进发展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刚性发展等内在特点,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也必须要注意自身的稳定性、系统性、可持续性、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