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我被分到了一个乡村小学任教。白天上几节课,晚上就在小学校里住校。同我一起住校的还有大兵和春子,和我一样,都是刚上班不久没有女朋友的光棍老师。我们仨把学校的一间小房当做厨房,轮流买菜做饭,过得倒也优哉游哉。可是,接连几天,我们买回来做菜的内一放在厨房就不见了。我们正怀疑是有学生拿走时,小学校的校长对我们说:"我这几天常看见只黄狗在校园里跑来跑去,也许是它偷吃了吧。"我  相似文献   

2.
电影《厨房》是一个关于两男一女一家亲的爱情故事.片名是《厨房》,其实故事和厨房的关系松散.不去讨论三个人的心路历程是怎么个来去的,也不去讨论厨房在人物关系和影片中的作用,只说《厨房》中的厨房倒是真的让我等民女羡煞不已.有稍微极端的说法是,女人不懂文房四宝没关系,但要钟情花鸟虫鱼.不懂琴棋书画也没关系,但要明白厨艺布艺.伍尔夫的老话,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一个女人有一间好的厨房胜于一间好的书房.厨房里的设备要安全、舒适、好用,要大、漂亮、先进,做成让人向往的地方.《厨房》中的厨房还真的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样板呢,就像《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中妈妈说的那种,做梦的时候梦到过.  相似文献   

3.
黑白厨房     
看《帮助》剧本,我略查了查,厨房场景30个,厨房主要集中在黑人女佣艾比琳、米妮以及白人希莉、伊丽莎白、西莉亚、斯基特家。今年夏天去北欧,快回来的那几天,同行的姐姐有点受不了那几乎雷同的早餐,"米儿,咱们到了北京机场,先去快餐店来碗米饭,什么菜都不要紧,主要有菜汤就行,先来碗汤泡饭!"她语气坚定,目光绝望中充满了向往。要是再让她吃几天面包、牛奶、咸火腿片她能疯了。看看片中美国中产家的大厨房,那些没滋没味的东西就来自那些大厨房吗?果然如此,真可惜了那些厨房,但不是。  相似文献   

4.
我刚毕业时,借住在亲戚家的一间老房子里. 这是一间用来存放多余家具的屋子,独一间大房子,二十几平方米,卫生间和厨房都在屋外,条件很艰苦.但亲戚说了,免费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为的是搭个人气.只有一点,里面的家具都是老人留下的,不能弄坏了.  相似文献   

5.
2010年看到电影《帮助》介绍,虽然一字未提厨房和食物的事情,但我判断出里面一定少不了厨房和各种吃食,表现帮佣和主妇的电影,场景能没厨房吗?厨房里能不做吃的吗?果真啊,2011年《帮助》上映,2012年我找到了它的视频和碟,不仅如我判断的那样出现了好几家厨房,还有炸鸡块、秋葵以及那款著名的米妮屎巧克力派,真的让人乐翻了天。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有3位年轻妇  相似文献   

6.
我是你大哥     
那个夏日的中午,我正在午睡,电话响了.我迷迷糊糊地拿起电话:"你好,哪位?" "我是……"电话里面嚓嚓地响,名字我没听清. 他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清. 好好的午觉被搅了,电话还听不清,我多少有点恼火:"请再说一遍,我根本听不清!" "我是你大哥!" 这下我听清了,睡意全无,不用自报家门我也知道他是谁——一个遥远的人,一个擦肩而过的旅伴. 他说他正在云南丽江,现在吃饭的小饭馆我们那年曾一起吃过饭,想起我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又聊了会儿各自的近况,电话就挂了.  相似文献   

7.
阿米哥     
正暑假小住芝加哥时,我曾在一个叫金筷子的中餐馆打过工。第一天上班时,女经理南希,台湾人,胖,浓妆艳抹,指示一香港小伙儿杰克,带我到厨房、餐厅、吧台,"先熟悉熟悉"。多年前,从大学分配到作家协会工作,党组一领导找我谈话,也让我"先熟悉熟悉"。杰克21岁,读大二,小个圆脸,狮鼻厚唇,不厌其烦地讲述各种注意事项,茶水怎么加温,制冰  相似文献   

8.
"大大仙"居然忘了我的预约.她问道:"你是什么时候预约的?"我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就在昨天,我是同您亲自电话预约的."她皱了皱眉头,"我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哦梅兰     
花泽 《新青年》2004,(5):4-5
第一次见到梅兰是在卫校报到那天上午.那天阳光灿烂,我领了宿舍的钥匙摸索着方向往女生公寓走.走着走着就觉着后边有人叫我,心想这儿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就没理会,可那人极执著一劲儿"喂喂"地叫,我一回头,一片大红就"哗"地闪入了视野.该人一件红到极限的布衫,麻花辫子,乡土气息迎风扑面.以我近视4.7的视力看伊海拔绝不会高于1.55米,形状偏圆.见我打量她半天不说话,女孩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憨态可掬:喂喂,帮忙好吗,拎不动啊!我这才注意到她左拎右抱了好几个大包包,我拣了最大的一只接过来,女孩立刻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0.
我的哥哥     
家玲 《新青年》2006,(4):12
我哥不是我的亲哥,我俩的父亲是战友.我哥姓张,我姓吴. 我们两家的灭顶之灾发生在我12岁、哥17岁那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下过一场雨.张伯一家来我家做客,我硬拉着哥去河里捉蟹.临近中午时,我和哥刚回到院子里,就见房屋顶部不断有响声,靠山的后墙还出现了几道不断扩大的裂缝.我俩忙向屋里大喊:"爹,娘,快出来啊,房屋要塌了!"话音未落,整个房屋"轰"地一声全塌了.出事后,张吴两家就剩我和哥了.  相似文献   

11.
晚安,纸玫瑰     
笨猫 《新青年》2002,(12):48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女朋友,是那种无话不谈但是绝对没有电的女朋友。她在大学校园外的住宅小区里租房子住,一个人。有一天傍晚,她感冒了,打电话让我替她买药。她病得都不能下楼了,才想起我这个朋友。我把药送到她的家,给她端水喂药,还煮了一碗方便面。趁她吃面的功夫,我跑到客厅里看电视。忽然.我发现茶几上的一束玫瑰很脏很脏了,就拿到厨房的水池里去洗。后来发生的事情简直糟糕透了,我至今想超来还非常的后悔。整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布什·凯特新发行的CD里面有一首新歌,名字就叫<鸟瞰>.那是春天的一个下午,休坐下来听这盘CD.在城里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提醒他调小音量."想着点邻居!"我会这样说.但是,在诺曼底这个地方,我得承认是我忍受不了这样的CD.音乐还马马虎虎,让我心烦的是那些歌词,尤其是当我坐在桌子前,想要找-个分散注意力的理由时,这些歌词就更让我无法接受.如果一句歌词是以"陌生人"结尾,那么我就试着猜想第二句合辙押韵的词是什么,可能是"危险",嗯,不对,这是一首圣诞歌,那一定就是"马厩"了,果然,第二句歌词就是以"马厩"结尾.  相似文献   

13.
其实,我知道     
陈华 《新青年》2006,(10):8-9
1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金枝缠着妈妈问,妈妈,别人都说我们俩不像双胞胎,为什么呢?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回过头温和地笑了一下说,这个问题,长大了再告诉你们.  相似文献   

14.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15.
海燕 《新青年》2008,(6):23
当个"美眉"是我开始自觉照镜子时,就一直做着的梦,看来这个梦还要一直做下去.我的广西爹和湖北妈把我组成了"恐龙"的模样,惟有鼻子是挺直美丽的,但因我拼命读书,造成了在笔直挺拔的鼻子上架了副丑陋眼镜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纵横》2001,(2):30-34
我的妻子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介入印度尼西亚问题之后,在印度尼西亚和荷兰两国政府之间出现了和谈气氛.美国军舰"伦维尔"号于12月初在丹绒不碌港停泊.听说谈判就在"伦维尔"号军舰上举行.看来,在印度尼西亚与荷兰之间的这种谈判气氛也把我卷进去了.  相似文献   

17.
吉安 《新青年》2006,(10):26-27
弄堂里遇到爱哭的你 为了省钱,我没给朋友说,就自己搬到了一个破旧又杂乱的弄堂阁楼里去住. 走进弄堂口的时候,就有些后悔.不知是谁的吊带,在一阵风里,从头顶的竹竿上飘落下来,正落在我的脖子上,湿漉漉的,像上海近几日的天气,让人憋着一股子气,找不到发泄的出口.抬头正要吼叫,却看到左侧的阁楼上,一个化着精致妆容的女孩子,拿着个竹竿,正看着我脖子里彩棉的小吊带,兀自发愣.我有些气,拿着小吊带"噔噔噔"地上了楼.站到自己阁楼窗口的时候,我才恨恨地朝对面的女孩子喊:"嗨,对面阁楼里的,衣服你还要不要,不要我就扔掉了!"  相似文献   

18.
扛东莱旗,牢记使命服务人民 "商警官,我是老王,我过几天要用身份证,问一下,咳!咳!我的身份证办下来了吗?"一大早,商硕就接到辖区群众王先生打来的电话. "好的,等我问一下再联系你.你感冒了?" "有点不舒服,好像凉着了."  相似文献   

19.
玮东 《新青年》2006,(1):38-39
M:你好! 写信就像播种,接到回信就是收获.我愿意这样想. 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信的,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表姐去上海工作,来信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上海的产品就是世界名牌.什么样的礼物我忘记了,只记得我把"啰嗦"写成了"哆嗦",让大人们取笑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20.
丢丢丢了吗?     
一初识丢丢 认识丢丢的时候是从她妈妈美美开始的,那年我刚上高三. 我们家搬了新家没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楼下的阿姨每天给她家的小宝宝洗澡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美美过来,该洗澡了""乖,美美,好好洗澡",然后就听见"稀里哗啦"的水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