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6年10月15日,由中国法学会中国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中国法学杂志社、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法典编纂侵权责任法编立法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实务部门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7日至8日,由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婚姻家庭编子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研究会部分在京常务理事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针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专家建议稿第二稿的条文,按照通则、监护、结婚、夫妻人身关系与财产制外的财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7月26-27日,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民法典的编纂;民法方法论与民法基本理论;人格权法立法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4日至6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民事诉法学术研讨会。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民事经济庭审方式的改革与完善(一)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与会者一致认为,民事经济庭...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重庆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银行法学会会长王卫国,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金融机构、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律师界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围绕"新时  相似文献   

6.
梁慧星 《北方法学》2017,11(1):37-45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现行《民法通则》基础上,制定作为民法典总则编的民法总则,在各民事单行法基础上,编纂民法典各(分则)编,最终形成民法典。2016年6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初审。该草案后在中国人大网正式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修改意见。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较,该草案在法律结构合理性、概念准确性、制度目的性、体系逻辑性及法律规范可操作性等方面确有提高,但尚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余地。着重介绍民法总则草案对《民法通则》的重要修改和新增内容,能够引起学者对草案相关变动利弊的进一步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承办,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协办的2009年全国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于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在重庆维景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全国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10月中旬在井冈山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婚姻法学研究会提供的婚姻家庭法专家建议稿。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新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模式和体系结构立法模式是以往年会争论的焦点,本届年会对此已达成一致意见。大家认为修改后的婚姻法应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新的婚姻家庭法将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和一定范围的近亲属关系的基本准则,在近年内作为独立的民事基本法颁布,待制定民法典时稍作调整即可纳人民法典,作为民法婚姻家庭编或民法亲属编。关于收养法的地位问…  相似文献   

9.
2000年 9月 24日至 9月 27日,中国法学会 2000年民法经济法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行。会议根据当前民法经济法研究热点确立了八个研究议题,与会代表针对会议议题——民法典的制定、国有财产所有权和集体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公司法的修改、风险投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律问题、证券市场法律问题、反垄断法律问题以及入世后中国民法经济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下面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民法典体系构造   与会代表对民法典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民法典的立法趋向、民法典的体系模式及民法典的编制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海峡两岸民法典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在扬州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学专家学者26人、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人大法工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同志和一些省市的实务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60多所全国主要法学院、所15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期间,与会的学者和立法、司法实务的专家,共同就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尤其是中国物权、侵权…  相似文献   

11.
李茂年 《现代法学》2002,24(5):83-90
民法典是民法形式理性的必然 ,它应当体现民法的价值理性。我国民法典的编纂 ,要做到符合民法的价值理性 ,在体例上应采改良的“现实主义” ,即基本采用现实主义体例 ,但又要汲取理想主义的思想 ,强调人格权的保护 ,以理性的民法典充分体现民法的私权神圣、意思自治的灵魂 ,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潘劲松 《法学杂志》2004,25(2):58-60
作为民法重要法律制度的民事责任,包括静态的民事责任和动态的民事责任。它通过敦促民事主体内省、自律以及在民事权利行使发生障碍时,对民事主体施以一定的救助,实现对民事权利的保障,并充分表现在民事立法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民法典与其传统伦理、传统法文化的重要渊源——民事习惯之关系问题在民法学界基本没有深入展开讨论.日本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对民事习惯所采取的从排斥到吸纳甚至给予极高地位的反复经验对中国未来民法典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可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日本民法典有关民事习惯的制度安排及其后续遗留问题的处理模式对中国未来民法典民事习惯位置的讨论提供了生动的个案.中国当下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程度需要将来的民法典必需慎重对待中国固有民事习惯,以便保障民法典的伦理基础和惯行定式.  相似文献   

14.
15.
崔建远 《法学杂志》2016,(11):23-34
《民法总则(草案)》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违反了民事责任的质的规定性,有些也与过错责任原则不匹配,可取的方案是将其作为民事权利救济的方式.合同法将减少价款、退货作为违约责任的方式也不科学,《草案》未把它们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加以规定是合适的,应予坚持.民法总则应全面承认各种民事责任,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不履行单方允诺所生义务产生的民事责任、不履行不当得利返还的民事责任、不履行无因管理关系中义务产生的民事责任.履行责任、返还责任、保证责任等虽然名为民事责任但实则系民事义务的情形,不得归入民事责任的制度之中.旅游、观看演出等合同中,旅行社等义务人违反义务的确造成了旅游者的精神损害的,应当成立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并应纳入违约责任之中.关于民事责任的方式合并运用,应当采取“前款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运用;在符合构成要件并不违反公平正义的情况下,也可以合并运用”的表述.责任竞合制度应在几个方面完善:在违约行为侵害固有利益且不得重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债务不履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基本上是赔偿责任的竞合,承认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一般违约责任的竞合,以及产品瑕疵场合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可用法律明文或规范意旨限制责任竞合.  相似文献   

16.
民事习惯是民法典编纂不可忽视的元素,但是当前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的规定形式单一,过于概括.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规范的应对应该是一个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共同作用的复杂规范体系,而其中禁止性规范是基础规范.通过具体考察分析复杂的民事习惯实践,结合禁止性规范中效力性禁止、管理性禁止的区分,就会发现对民事习惯的禁止应当是复杂的而非单一的“一刀切”模式,具体来说包括全部的效力性禁止、部分的效力性禁止、管理性禁止和不得禁止四种规范应对.同时为了表意的准确,禁止性规范表述上采用不同的规范语词也是必要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得”、“禁止”、“不得禁止”等语词.只有细致地分析认识民事习惯的复杂性以及对其禁止的复杂性,才是对待民事习惯的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权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龙 《现代法学》2003,25(2):84-91
诉权是当事人因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或者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从而请求法院予以裁判解决的权利。诉权与诉讼标的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对概念 ,诉权学说与诉讼标的学说更是迈着同样的理论发展脚步 ;诉权学说经历了从私法诉权说到公法诉权说 ,再到诉权否认说的三个阶段 ,实际上每一种诉权学说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一种完美的诉权学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 ,但是公法诉权说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世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通说 ;诉权必须具备程序上和实体上的要件 ,否则诉权便不能正常行使和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18.
民事基本法的平民化与民事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遂全 《中国司法》2006,36(11):59-62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物权法草案)于2005年7月10日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以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讨论的过程中,《新京报》率先以“看得见的物权,看不懂的物权法”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立法应该走“平民化道路”,还是走“专业化道  相似文献   

19.
张艳蕊 《河北法学》2007,25(5):114-118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属于近年来刚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现象,就整体而言,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以重新审视法院的功能为起点,扩展民事诉讼机能.深入分析民事诉讼机能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张是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制度基础,民事公益诉讼呼唤相应的民事诉讼机能.  相似文献   

20.
侯雷 《行政与法》2006,(10):32-34
公务员精神来源于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决定了中国公务员精神与西方公务员精神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政治中立”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务员精神体现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个人自律、组织教育、制度控制、环境制约等为主要途径,从精神、制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上促使每个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