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青 《今日海南》2012,(4):12-13
4月1日至3日,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这个已有11年历史的国际性论坛,如今不仅仅只是海南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11年的浸润,让海南越来越善于借力论坛平台,寻求国际合作商机。  相似文献   

2.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3.
说到"老爸茶",只要是在海南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街边或小巷,几张简单的桌椅横七竖八放着,一壶茶水,一群闲散的人,装束随意,姿态各异,高谈阔论。"老爸茶"作为海南"特殊风景线",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前段时间,海口晚报联合海口网推出文明话题之《特色"老爸茶"休闲还是懒散?》,目的是想让大家认识到"老爸茶"的简陋和不文明之处。出乎很多"专家"意料,激烈的讨论结果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85后"生于北国的我,却很早就对海南有了记忆:1989年底就来海南打拼的父亲是一名第一代"闯海人",典型的"十万人才下海南"中的一员。也因为此,我与母亲早早就跟父亲天南海北的"两地分居"。每年春节时,父亲带回的照片中那椰树、沙滩以及明媚的阳光也成了我对海南的最初印象。这些模糊的印象在我来到海南、定居海南后随着时光的推移变得愈加完整,就如同那叠越来越厚的照片一般,将我这个"闯二代"与海南的前世今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海南省人民政府接待宾馆"老字号"——海南大酒店重新装修试营业。翻新后酒店宽敞明亮的大堂、精致可口的餐饮、训练有素的服务生,都着实让老客们眼前一亮。而仅去年一年,为了提高服务档次,面向市场,包括海南琼苑宾馆、海口滨海大酒店、海口琼山宗恒楼、海南万华大酒店等在内的多家老牌中档酒店也纷纷大兴土木,进行更新改造,新增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海南在全国已经先行一步。然而,要让"旅游+"的思维融合浸润到全域,必定是一场触及多方、影响长远、泽被苍生的深刻变革,尤其是要找准着力点,才能示范牵引、一顺百顺。  相似文献   

7.
宁广东 《今日海南》2010,(10):20-22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如何根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育一支能够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海南人才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刊所组织编发的这组专题虽称不上"嘉言懿行"却也是"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出台,让本来就处于旅游旺季的海南更加红火,甚至于房地产,在全国房地产的一片惊慌失措声中也一枝独秀,一天一个价。海南打绿色生态牌的发展思路,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正果。  相似文献   

9.
鲍锋 《今日海南》2011,(8):10-11
如何联系海南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年4月考察海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海南的科学发展?围绕这一主题,一年一度的省委理论研讨会于7月27日在风景秀丽的博鳌龙潭岭山庄拉开"华山论剑"的大幕。与会同志就海南的基本省情、海南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海南怎样加快发展、怎样给海南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等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展开了思想交流和碰撞,达成了诸多共识。  相似文献   

10.
图说     
《今日海南》2010,(3):6-7
虎狮啸"新" 2月9日,虎年将至,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龙凤胎"虎狮兽"健康成活160天后与游人见面。据了解,这对龙凤胎"虎狮兽"是2009年9月1日出生,到这天刚好满160天,相当于人类满18周岁年龄.  相似文献   

11.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分别在海南落下帷幕,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再次演绎"奇迹"和"故事",特别又一次迎来了胡锦涛总书记对海南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了解海南的朋友一定对"海南八怪"有所耳闻。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聪明、好客的海南人民为了加深外地人对海南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快、更深入地了解海南,便以海南独有的人文、自然特色为素材汇编成的顺口溜。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环境的改变,当年的"海南八怪"如今很多都已不复存在。但同时,也有很多在外地人眼中的"怪事""怪现象"在层出不穷地"涌现"。本文要说的私彩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要让循环农业从理念到规划再到实践的落地,空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只有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利益,才会一带十,十带百,事半功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也决定了海南拉长经济发展短板,实现"四化同步"的力度,来不得半点虚浮。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个目标同步协调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制约海南发展十分关键的因素。习总书记要求,“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5月6日,省委书记刘赐贵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刘赐贵强调,要充分发挥海南优势。加快构建符合海南实际、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发展机制,让各类各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在引才用才上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5月14日,省长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时强调,人才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因素,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细致的工作,把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细化、实化。本刊今起开设《人才战略》栏目,为我省“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更好落地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界 《今日海南》2016,(9):37-37
海南公立医院61项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是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又一重大决策,标志着海南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而要彻底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还有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是海南的"项目建设年"。在今年,全省一共安排了226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63个亿,这也使2012年成为了海南重点项目数量最多,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但海南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的投资软环境,便成了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刚刚过去,省财政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南地方公共财政收支达340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长更稳定,收入基础更坚实,收入结构更合理。"十二五"开局良好。去年年初我们还在担忧,国家房地产调控,海南地方财政收支对土地过分依赖,受冲击在所难免。年终报表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8.
三月的琼州大地,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3月17日至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之际便来到海南,就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进行调研,带来党中央的关怀,留下殷切的嘱托,让广大干部群众备感春天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的一条重途径就是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开放型经济。目前,海南民营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在航空、农业、渔业、加工制造业等领域已拥有稳定的海外市场。但是,我省民营龙头企业"走出去"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靶向发力,最大限度破除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海南应以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港航教育培训产业链为重要的创新切入点,创建"海上丝绸之路"港航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港航人才培养交流体制机制主导融合区域发展,统筹构建一个集知识生产、输出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条,使其成为海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一张闪亮名片。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