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结合中国的现实实践 ,提出了关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邓小平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以相信、依靠、服务人民为基础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民利益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更加现实具体地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他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1 .解放思想 ,发挥人民主体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文艺的人民化与人民的文艺化——毛泽东人民文艺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文艺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读毛泽东文艺观的本质特征和中国化特色,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毛泽东的文艺观其实质是人民文艺观,这一文艺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和文艺学为指导,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人民大众与文艺的关系,提出人民是文艺的主体,阐述了文艺的人民化和人民的文艺化,把人民了解、学习、掌握和占有文学艺术纳入人民解放事业,指明了人民及其文学艺术的前进方向。人民文艺观与人民革命观、人民战争观和人民大生产观等,共同谱写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隽永诗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淮法治》2014,(15):49-5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性质的要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制度创新。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同志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律的人民性和社会主义性质,提出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主张一切法制工作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思想,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7.
彭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服务和实行改革开放;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而且要依法办事,实行治国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掌握法律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秉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新求变的思想观念。红色文化是蕴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沃土,滋养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文化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这是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明确提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应当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挑战,政治上、组织上高度团结和统一,善于治党、治国、治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政治家集团。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汉字形体美学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美学研究,应以汉字在现代和当代的发展以及受众的切实文化需求为背景,汉字美学的对象应该是汉字形体生成及其具体应用之美的所有主要方面,包括汉字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和汉字在具体生活应用中适应各种目的和场合,运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和手段而生成和呈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之美,而不仅仅是传统书法艺术所论述的汉字书写的美。  相似文献   

12.
美学长期在"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压制之下,丧失了自身的特质.美学研究应当回到生存世界本身,研究人类生活的感性形式.这正是传统哲学无能为力的领域.所以,美学是从传统哲学止步之处发轫的.纵观美学史,从柏拉图将美学定义为最高形态的学问,到现代美学学科的形成,美学的要义与精髓正表现为其研究的是哲学中的最大难题.美学探索生活世界的根基,是一门超越传统学科的"元学".因而,美学的发展也引发了哲学思维的剧变,哲学的"基本原理"由美学构成,美学真正成为了哲学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理想和共通情感。政治统治的美学奥秘在于使权力成为魅力,权力结构进入情感结构。政治的等级结构深刻地表现为审美的一种价值结构。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感性生存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视、听、言、动的根据和规范;对权力的视觉分析可以推及到人的整个感性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群体的想象、加工、改编,有很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从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在整体构思、立意谋篇、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主题、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特征和创作倾向;作品的叙事结构(空间结构、事件结构、因果结构、观众心理结构)从单线型逐渐发展为多线、递进、扇形、结网型;故事中"杨家将"家族英雄群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饱满,表现出虚实结合、美善相济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渐次推进、逐渐变异、累积放大的演变历程.纵观"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整体流变,是沿着"娱乐审美--道德教化--审美+伦理"轨迹而展开的,此即"杨家将"作品流变过程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Critical legal scholarship has recently turned to consider the form, mode and role of law in neoliberal governance. A central theme guiding much of this literature i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neoliberalism as not only a political or economic phenomenon, but also an inherently juridical one. This article builds on these conceptualisations of neoliberalism in turning to explore the wider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ociological contexts which inform the production of neoliberal authority. The papers in this collection were first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Forms of authority beyond the neoliberal state’, held at the Griffith Law School in December 2017. They consider the role of the corporation, the site of the university, the politics of debt, the genre of prestige television, and the archic sources of state violence, in order to imagine forms of authority which lie beyond neoliberalism as an ideology and a set of practices, and the ensemble of institutions which constitute the neoliberal state. The contributions draw on social theory, philosophy, cultural studies, legal geography and political theology in explor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cultivating judgement through and beyond the sovereign, political and aesthetic terrains of neoliber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8.
19.
本从20世纪末叶的中国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即从统摄艺的感性学角度看来,这共同性就是审丑,其具体表现为: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学审丑思潮的出现;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新时期学尤其是是锋锋学的审导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中国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