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方堃  茹茹 《检察风云》2012,(2):70-72
龙宗智教授有几次华丽却又不被很多人理解的转身:为了读书。已经是一名军官的他选择了大学: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已经是大校军衔的他宁愿放弃在军队里的优厚条件,转业到地方做一名学者;为了潜心做学问。在校长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的他不顾西政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挽留。坚决不再留任……与龙宗智打过交道的人都说龙教授是个理性的人。对他而言,他只喜欢思考与研究,并不在意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美中法律评论》2007,4(7):F0002-F0002
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折射出的传统法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刘愫贞在《中国历代判词语言的法文化现代价值》一文中指出,中国历代判词语言传达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杜维明几十年如一日,关怀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他被称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可是他本人却反对"新儒家"这样的称谓,到底是所为何故?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校长     
《法律与生活》2013,(5):62-63
江平任校长期间最让人动容的,是1989年6月26日上午在毕业生动员大会上的演讲。当时在现场的郭恒忠在《我为江平校长点起红蜡烛》中写道:“在毕业分配动员大会上,他讲到了如何正视现实,如何在逆境中不气馁,如何发扬光大法大精神。他说:‘我们最珍贵的是要振奋精神,要汲取有益的教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要有健康的感情和思想。感情不能浅薄,否则,再有学问也没有用途的。”’  相似文献   

5.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14,(2):192-204
本文以法文化的视野和法哲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和揭示了传统中国法的精神,进而探讨它的哲学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认为传统中国法的精神是道德人文,亦即在人为称首的思想指导下,以仁义为内核的重生与讲礼的对立统一。在有机宇宙观下,重生与讲礼对立统一的理想是和谐、合理、公平。如果与近代西方法相比较,传统中国法的道德人文精神存在着宗法血缘和专制等级的缺失,但更有超越宗法血缘和追求合理秩序的普适性,因此并不违背人类法律的内在使命和基本价值;而且这个精神扎根于万物有序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理,是中国人固有的世界观及其正当性所在,亦是中华文明历五千年风雨而绵延不绝的思想根源,甚至还有可能是我们创新中国法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今天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是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更有一以贯之的平安稳定。伴随着平安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对人民群众而言,“平安”不仅代表着安宁的居所、安全的环境、安康的生活、安定的社会,更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充满安全感。直抵人心的安全感,不仅是每个人安心奋斗、全力逐梦的物质和心理基础,更是把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信仰,让法治精神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奋斗的路上心态更从容、步伐更坚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又称法律儒家化或礼教法典化,表明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的发展,成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具体的礼制规范引入法律,法的内容渗透着儒家的伦理精神。在中国法律伦理化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完成的过程中,儒家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中的孝包含养和敬两方面内容。现代社会,法律主要通过关于赡养费的规定来实现养的部分。近几年法院试图通过判决子女的探望义务,即精神赡养来实现敬的内容。但精神赡养离传统中的敬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孝的实现必须有相关制度加以保证。传统社会中,孝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不仅有礼作为制度化的表现,而且有法为其提供赖以存在的条件。礼和法不仅实现了孝中的养,而且促成了孝中的敬。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精神赡养并不能真正实现孝所要求的敬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4,(4):164-175
精神赡养是亲属法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事关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既是一项道德权利,又是一项法定权利。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样态,精神赡养权具有与一般权利不同的特点:形式上的不明确性、消极承认和不可预期性。在传统的"义务约束"思维模式下,精神赡养权的维护和保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法理层面充分解释和识别精神赡养权的法益性权利本质,并从法律技术上开辟新的"权利激励"保障理路,精神赡养权的实现不仅可能,而且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储劲松 《江淮法治》2011,(22):60-60
史蒂夫·乔布斯离世时,有一句话曾十分流行:“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是苹果。”显见的事实是.他驾鹤登仙后,苹果股价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暴跌,苹果公司更未阵脚大乱,而是及时启动了“后乔布斯时代”。作为这个时代堪称伟大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乔布斯留给苹果的.不仅是一个强大的苹果帝国,他还留下了“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以及持续的创新精神”这一无法估价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