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实现农村产业化是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农村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既注重了发展生产力,又注重了调整生产关系;既注重了经济发展,又注重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可以有效地把农村各项工作串联起来,是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民现代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布权 《理论月刊》2003,(3):139-141
当西部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西部农民的现代化,当前为西部农民现代化进行战略布局已成为可能,促进西部农民现代化要着重致力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5.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搞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等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只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而城市化的实质则是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应避免和摒弃那种片面追求城市化率、盲目扩张城市规模而忽视农民利益的种种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历史性综合性范畴,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具体环境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同一时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多层次。生活方式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性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带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但同时凸现生活方式现代化变革的方向一题。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必须以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为导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必须注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必须破除小生产生活陋习,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任正 《群众》2022,(23):58-5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决定发展的成色。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艰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是最早研究移民文化及其社会组织的著作之一。波兰农民在美国的现代化过程对我国农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农民现代化而言,在宏观上国家应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微观上农民个体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逐步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适应城市文化和生活,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实现自身身份的转变,即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教学伦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原则和规定。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转型变革时期,随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念的也在发生这  相似文献   

12.
余新 《前沿》2011,(11):129-13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潮流,农民向市民转化,不是简单地变更户籍登记和集中居住,而是要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些因素,使他们逐步融入新型的现代市民社会,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解决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锋 《公安研究》2018,(12):90-90
张锋在2018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并找准着力点,不断增强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的扩张,也不是简单的经济数据的上升,更为关键的是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个完整的城镇化既需要物质和技术层面的城镇化,更需要社会文化和个体层面的城镇化,其中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实现了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才有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诸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意义十分重大。一、家庭联产承包与规模经营的关系。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己的选择,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必须保持长期稳  相似文献   

16.
耿相魁 《淮海论坛》2010,(2):19-22,29
“城市化”的英文是Urbanization.最早出现于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1867年)中,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不同学科学者对城市化认识不同.地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地域转化的空间过程.是城市扩张、占用农地吸收分化农民、使乡村人口和消费区位集聚的过程;社会学家则把它看作是城乡居民在意识形态、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差别逐渐缩小的现象.是农村人口接受城市文化(包括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制度结构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4,(12):12-12
王保海在《学习论坛》2014年第7期撰文认为,城乡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突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工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只有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化、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十四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仅使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方面正在发生变革,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不管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历史与现实表明,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军营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05,(4):1-1
“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农业为首。农业问题解决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就会迎刃而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农业还很落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和生活的富裕。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抓好农…  相似文献   

20.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松 《理论月刊》2008,(7):171-173
"农民进城"只是农村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的实质则是农民生产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城市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当代世界发展特别是交通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城市化更多地表现为"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节约土地、生态良好、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路子.农村"就地城市化"已经不是理论上的推想,而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