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8):96-96
曹多胜在《江淮论坛》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新闻娱乐化被视为最具消费主义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电视媒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电视新闻在经历了将娱乐元素有限植入和传统新闻严肃性娱乐式解构后,必将回归其本真状态,实现新闻的电视表达。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习惯,同时也对新闻本体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明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其中特别提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近日播出,毋庸置疑,央视这两档集趣味性与文化性为一体的原创文化节目,在众多的综艺娱乐类节目中脱颖而出,除了高收视率,更引起人们对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于靖园 《小康》2011,(3):103-106
《天天向上》这样的王牌节目,不想做简单娱乐;新节目《非常靠谱》,努力追求文化与内涵;做新闻出身的制片人要在《好奇大调查》中诠释何为"娱乐纪实";即便是为天娱艺人打造的《给力星期天》也打出口号"综艺不止是娱乐"。很显然,今年的芒果台不再娱乐无极限  相似文献   

5.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同时要积极地传播社会价值观.因为选手的个人状况直接决定了真人秀节目展开的故事情节是否真实丰富,能否吸引和感染观众,所以选手配置情况最能体现节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天津卫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选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该节目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炒作选手、制造噱头、挖掘隐私、不重内涵等问题.要在泛娱乐化时代立足脚跟,节目制作方应坚持正确的求职观和人才观导向,从提升招聘质量、减少作秀成分、强化社会责任等方面入手提升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4,(6):64-64
正浙江之声,原浙江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成立,有着60多年的深厚历史积淀。作为浙江广播主频率,浙江之声是省委省政府主要信息发布平台之一,已成为浙江人民收听新闻的重要信息来源。浙江之声,以强大的新闻和文化感知力,深厚的人文精神,新潮的娱乐元素,满足听众的新闻、文化和娱乐需求。节目风格"权威、大气、快捷、轻松"。拥有《浙广早新闻》、《浙江新闻联播》、《阳光行动》、《方雨大搜索》、《维维说房》、《人文大讲堂》、《三味书屋》、《翊白声音杂志》等一大批收听率高、影响力大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7.
电视戏曲节目的栏目化生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在因应中国电视生态的时代演进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岁月变迁中,在传播观念上多有发展,历经专题化、杂志化、综艺化、娱乐化、竞技化、品牌化的衍变,给当代戏曲电视传播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湖南电视品牌的建构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是电视媒介的重要功能 ,湖南电视娱乐特色应以湖湘文化为品牌依托 ,增加文化内涵 ,借鉴国际化运作模式 ,开发认同感经济 ,通过整合营销与竞合传播 ,激发娱乐品牌的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相亲类节目自2010年前后热播,现已演变为一档真人秀节目。由于其娱乐化的节目定位以及对高收视率的追求,电视相亲类节目在反映社会现实时,构建了一个只存在电视屏幕中的虚假环境。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拟态环境理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不良影响,并提出电视相亲节目应主动承担起监测环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媒介、互联网的崛起,我国综艺类电视节目经历了游戏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等不同发展阶段,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但是,不少综艺节目存在过度追求收视率、娱乐化的现象。随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后娱乐时代,综艺节目呈现出从固有格局中突围的新态势,诸多卫视平台不再盲目于海外节目版权的"模式引进",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网络综艺节目也开始蓬勃发展。在一个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我们的综艺节目制作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还必须坚守公共文化平台的社会责任,寓教于乐,才有可能真正打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