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变革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重视和保障农民的农地产权。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农地收益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界定不合理以及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此,政府的改革重点应是保护农户土地权利,特别是农地使用和处置权利,实现更合理的收益权界定,以及让农户获得产权增值的成果。从而切实做到让农民"有权可依、维权可行,违权必究"。真正建立维护农地产权的制度保障,贯彻中央精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是中国千百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之基本的制度支撑,而农地产权制度则是农地制度之核心。现代产权理论指出,完整的产权应包括专有的使用权、收益的独占权和自由的交易权。中国农地产权不明晰、不稳定、不完整对于农村发展的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国内学界共识,但对于农地产权的权利构成尚存争议。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与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于2005年和2011年共同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权利情况调查所取得的一手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解析农地产权,将其分为农地使用权、农地转让权、农地收益权和权利稳定性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地产权绩效进行量化比较,并考察2005~2011年农地产权的改进程度,以期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绩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由于产权界定不合理和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文章引入产权理论,特别是从农地的使用权和处置权方面,论述了农地问题造成的原因,提出合理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让农民分享产权增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矛盾与改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土地利用领域的各种矛盾,主要包括:农用土地的宏观稀缺与微观闲置的稀缺性矛盾,农用土地总量不足与微观剩余的供给矛盾,农地流转障碍与农地交易需求的交易矛盾,中央政府强化土地管制与地方政府放松土地管制的政策矛盾。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矛盾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综合产物,试图以纯粹的市场化或管制,都不可能破解农村土地矛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改革的策略是"有管制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强化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并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海南实际,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应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突破产权瓶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流转便利、经营自主的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大胆将土地物权所设定的各项权能无条件地交给农民,确立农民对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尽快完成全省4800万亩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确权给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个…  相似文献   

6.
宁办 《今日浙江》2008,(7):46-47
近年来,宁海县出现农地大规模流转的局面,并形成5000职业农民经营全县7成耕地的农地规模化经营区域特色,在宁波市农地流转工作中走在前列。这是宁海县委、县政府主动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力发展实际、始终坚持按“依法、自愿、有偿、平等协商”的原则规范农地流转工作、积极探索通过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玉 《理论月刊》2003,(7):140-141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三大局限性:土地关系混乱;土地平均分配后果严重;土地难以有效流转。根据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家庭经营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土地有偿流转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废除农村土地事实上的国家、集体双重所有的现行农地制度,实行公田和私田并举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现行农地征用中存在着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征用补偿不合理、征用程序不公平等问题,因此,确立农民在土地征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改革征地补偿方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土地征用程序等非常必要。以此才能实现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雨濛 《理论月刊》2007,(1):176-177,18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特点,并对当前所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探索形成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了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以期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资本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本化促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效保障土地产权主体权益。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我国农地资源资本化不足、不规范,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因此,要深入、规范实施一些有效的农地资本化方式,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目前,农地资本化实施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严格政府规制,完备农地市场,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保体系等,给予农地资本化有力保障,全面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实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来推进。现行土地制度已构成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最大约束,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打破土地的制度约束,从中发展现代农业。而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破解土地制度约束的过程中,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汉明 《世纪行》2012,(8):22-22
一、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农地(宅基地)持有权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是确立农地(宅基地)公有制及其公有产权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观念;二是大胆进行"不求所有,但求持有,重在利用,讲求效率,追求绩效"为目标的现代农民土地(宅基地)持有产权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农村第四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能是农村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发挥农地的杠杆融资效应,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各地实践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却普遍存在农地抵押作用弱而政策性强的特点,说明农地抵押的市场化存在内在缺陷,而更加依靠行政力量推动。行政强推的农地抵押实践同时存在一定的政策扭曲和风险,不宜盲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乱征地、乱开发等向农村攫取土地的现象目前较为普遍,农村征地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农地被征用、开发和升值的过程中,土地上的农民没有得到相应合理的发展机会,具体地说,就是没有获得合理的征地补偿,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产权与利益主体的分离,成为攫取农地乱象的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6.
冯涛 《中国发展》2011,11(1):64-69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的法权思想决定了我国土地法律制度,集体所有制的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土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参与利益分配,是解决农民参与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将农地收益作为成为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关键,政府在此应构建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对农村农地在政治上应从公法和私法两个方面来主导配置资源的法权思想,是我国农地改革的社会主义导向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凤梅 《人民论坛》2014,(12):70-72
土地作为农民最大、最主要的不动产,过去未能充分发挥其财产性功能。土地发挥作用的依赖路径就是实现土地资本化,土地资本化的实践要求在对土地进行确权赋能、促进土地市场发育、增强产权强度方面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使农地使用权资本化制度由诱致性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身份转换还是农地身份转换近来,许多地方以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迁村并庄、土地整治、两换(宅基地换楼房、承包地换社保)、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农民变市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作为农民最大、最主要的不动产,过去未能充分发挥其财产性功能。土地发挥作用的依赖路径就是实现土地资本化,土地资本化的实践要求在对土地进行确权赋能、促进土地市场发育、增强产权强度方面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使农地使用权资本化制度由诱致性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