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迹鉴定在现代诉讼中日益增多,因其鉴定多依赖于"经验知识",不具有可验证的重复性,也无法接受实证的重复性检验,致使其在作为证据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遗嘱笔迹因书写人死亡,其鉴定结果更富有争议。香港历经"八年"旷日持久的"世纪遗产争夺案"中的笔迹鉴定颇具典型意义。笔迹鉴定结论如何在法庭中出示以及法庭对有争议的笔迹鉴定结论如何采纳或者排除,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制度问题,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因此,对笔迹鉴定结论的研究与探讨成为司法鉴定制度和证据制度必须直面的带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诉讼中,笔迹鉴定结论经常作为常见的证据出现。笔迹鉴定有时能够证明其他证据不易或不能证实的案件事实,有时候甚至具有左右整个诉讼及审判结果的影响力。同时笔迹鉴定由于其本身并无绝对科学标准而不断受到质疑。分析运用笔迹鉴定结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强对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有益于该种证据形式在发现案件事实过程中的价值得以最大化。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在有原件的情况下复印件可否作为笔迹鉴定检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迹检验鉴定结论分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迹检验是文件检验学的重要内容,在笔迹检验鉴定过程中会出现鉴定结论分歧的现象。笔者认为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笔迹检验理论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停滞不前,致使对笔迹进行检验时的可操作性较差;鉴定人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送检材料本身客观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鉴定结论的得出有时是强而为之;现有的笔迹鉴定结论的结构存在缺陷;未设置解决鉴定结论分岐的仲裁部门或非常设机构;检验过程存在的非规范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正常笔迹鉴定标准是指:为规范正常笔迹鉴定活动,保障鉴定结论科学、可靠,以正常笔迹所反映的书写习惯为对象,针对鉴定活动中所涉及的检材、样本、字迹是否具备检验条件,笔迹特征的认定、分析、评断方法,鉴定结论的作出等技术问题所作出的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5.
笔迹鉴定认定案件中的误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检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笔迹鉴定,一般约占文检总量的60%~70%。因笔迹鉴定是一门主客观相结合的科学,相对于伪造变造文件、文件形成时间、文书材料鉴定而言,其主观性要大一些,故常有笔迹鉴定结论不一致的现象。其中,肯定有些是误检.何种原因所致,如何尽可能的降低误检率,是笔迹鉴定应解决的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6.
笔迹样本及提取技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笔迹检验中,笔迹样本是否可靠、充分、具有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准确与否。如果提取的样本不符合鉴定要求,即使找准了嫌疑对象,也难以做出同一认定结论。如何提取符合鉴定要求的笔迹样本,作者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二十年来在基层从事笔迹检验实践的体会,研究探讨了笔迹样本的种类、条件及提取技巧。以期为文检同行及公检法办案人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笔迹鉴定意见作为诉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证据类别之一,因其对鉴定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倚重,证据科学可靠性易受质疑。量化检验范式引入笔迹鉴定具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试图撷取、梳理国内外理论实践对量化检验在笔迹鉴定中的成果,分析当下量化检验在笔迹鉴定运用中艰难性,从而探讨将定量检验和传统的定性检验有机融合的具体模式,以期为探索笔迹鉴定意见争议的庭审质证机制、笔迹鉴定争议解决模式与路径提供有益之借鉴,从而减少争议和重新鉴定的可能性,提升笔迹鉴定意见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伪装笔迹鉴定需求的增大及错误的增多,其科学性也备受争议,而本文作者一直坚信伪装笔迹的鉴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解决此问题是解决其他技术问题的先决条件.文中围绕伪装笔迹必然能够反映书写人固有书写习惯这个核心,从其特点及鉴定条件等方面来探讨其鉴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日益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交往等活动中,人们往往要把自己各种形式的签名在文书中使用。签名笔迹真伪的鉴定目前占笔迹鉴定的很大部分,而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成为笔迹鉴定的难点。文章通过分析签名笔迹的特点,结合笔迹鉴定得几点体验总结出笔迹鉴定的注意问题,以期对笔迹鉴定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自我摹写笔迹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自我摹写笔迹的特殊机理、特殊书写方式、特殊规律、特殊鉴定方法和标准,论述摹写与仿写的不同概念、不同书写方式、不同书写机理、不同书写结果等若干基本问题;归纳自我摹写笔迹的四个特点及其相应的特点规律并总结了鉴定识别的要点;第三部份探讨了鉴定此类笔迹的特殊方法与鉴定结论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卧姿笔迹鉴定提供识别和评断的参考依据。方法比较108个不同书写水平者的仰卧、左侧卧、右侧卧及俯卧笔迹与正常坐姿笔迹特征上的异同点,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卧姿笔迹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可能的变化原因,并分析卧姿笔迹检验的要点。结果卧姿笔迹在字体、写法、错别字、笔顺、字间组合和单字的基本搭配比例等特征上较稳定。这些特征可作为本质特征使用。4种卧姿中,俯卧笔迹特征最稳定;书写水平高者笔迹特征也较稳定。结论卧姿笔迹鉴定应结合卧姿笔迹特征变化规律,准确判断笔迹的形成条件,去伪存真,做出科学的评断。  相似文献   

12.
文字布局特征是脱离了规范文字布局动作特点的反映,因而对文字布局特征的研究必须以书写动作系统及其特性为基础。文字布局动作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稳定性,并反映出相应的笔迹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所以,通过研究书写动作系统来探索文字布局特征的科学基础及其特征价值,对完善笔迹鉴定科学基础理论和笔迹特征体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练习摹仿笔迹鉴定是笔迹鉴定中比较难的一种,但在司法实践中又比较常见,在借据、收据、签名、批示笔迹的书写上常常被作案人采用。本文对练习摹仿笔迹的特征及其鉴定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作为一般规律的识别要素,以期对练习摹仿笔迹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议酒后笔迹特征与检验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屹琳 《中国司法鉴定》2009,(3):92-93,I0004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酒桌上谈论商业及个人事宜,并在酒至半酣后签订合同,协议,借据,收据等文书。但往往在酒醒的那一刻,把醉酒后签字的事情遗忘或部分遗忘,造成纠纷。于是,对于酒后笔迹特征的检验也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对一些酒后笔迹的研究,对此类笔迹特征的变化与检验要点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伪装笔迹实验样本的识别与提取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迹样本的质量是关系笔迹鉴定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即介绍了在实验样本中如何识别伪装笔迹,并针对具体情形提出了在笔迹实验样本收集与提取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巧,以期对笔迹鉴定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笔迹鉴定实践中往往过分关注笔迹的微观细节特征而忽略从整体角度把握笔迹。“神韵”是笔迹整体所具有的特征,它要求我们鉴定笔迹时不但从微观入手而且更要从宏观上把握。  相似文献   

17.
文字的书写过程,其实质是用笔写字的动作完成过程,故笔迹必然反映运笔动作。研究笔迹必然分析运笔,不仅应重视运笔动作本身,还应重视动作实现过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从而力求从运笔的内涵和形成要件、笔迹对运笔动作及其相关制约因素的反映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此揭示笔迹鉴定的根本属性,即借助对笔迹表象的比对分析,从本质上认定书写习惯体系的同一性。然后探索笔迹鉴定过程中特征认识和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力求在笔迹学理论中形成对运笔的系统认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文笔迹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中文笔迹测验材料对236名大学生的书写样本进行了测量,并对笔迹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的书写水平低于女性,男性书写速度比女性快,男性笔迹较潦草,轻重疾徐的节奏感较弱;男性书写时所留页边比女性小;男性笔迹的连笔比女性多,转折角度比女性大;男性笔迹的字行间距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The proposition that writing profiles are unique is considered a key premise underlying forensic handwriting comparisons. An empirical study cannot validate this proposition because of the impossibility of observing sample documents written by every individual.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what can be stated about the individuality of writing profiles using a database of handwriting samples and an automated comparison procedure.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strategy for bounding the probability of observing two writers with indistinguishable writing profiles (regardless of the comparison methodology used) with a random match probability that can be estimated statistically. We illustrate computation of this bound using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documents and an automated comparison procedure based on Pearson's chi-squared statistic applied to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letter shapes extracted from handwriting samples. We also show how this bound can be used when design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dividuality.  相似文献   

20.
浅谈左手书写者左右手笔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左手书写者左手笔迹及右手笔迹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左手书写者的左手正常笔迹和其右手笔迹,进行比对检验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左手书写者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将左手书写者的左、右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右手书写者的右、左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左手书写者的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在笔顺、写法、错别字等特征上保持稳定。结论左手书写者的笔迹检验应结合其左手笔迹和右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注意其与右手书写者的右手笔迹和左手笔迹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