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通常熟悉的都是汉武帝的法律思想,认为他是西汉繁荣的功臣,而不认为汉文帝是个因循守旧的皇帝,或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其实汉文帝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改革家,一个西汉王朝的忠实维护者。正是在他的清静无为的法律思想指导下,汉朝才得到了休养生息,为西汉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而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顶峰。  相似文献   

2.
罗杰 《各界》2011,(7):46-48
历代王朝,男宠不少。说到董贤,可谓西汉王朝首席男宠,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他做了一个传,收在《佞幸传》里。董贤本来也出身于官宦之家,因为父亲的关系,得以入朝为官。初入宫时,汉哀帝并没有太多地注意到董贤,因为皇宫里的官员太多,有名门名将之后,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清建国初期满族人口只有几十万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代了大明王朝,统治了近一亿的汉蒙苗回藏人民三百多年。在康乾盛世时期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我国封建历史繁荣的顶峰。满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的情况下,有如此大的成就,这一切成就背后支撑他的就是八旗制度。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主要规定了满族社会以一种耕战结合的形式来统治。旗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生产能力。这种制度逐渐成为清朝的法律制度,影响着清朝法律政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军事要地,西汉时期被匈奴与汉朝交替控制。在借鉴秦朝戍边政策的基础上,西汉政府不断调整阴山地区的戍边政策,从汉文帝时期"常居者以备塞",到汉武帝时期"移民置县与五属国的设立",以至汉昭、宣、元帝时期的"羁縻"策略,逐渐发展成初具规模且较为成熟的戍边政策。不仅维护了西汉北部阴山边地形势的稳定,发展了汉匈之间的密切联系,也间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李隆基从公元七一二年即皇帝位,直到公元七五六年下台,整整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这近半个世纪,既是唐王朝走向顶峰的繁荣鼎盛时期,又是它急转直下,走向混乱衰败的时期。因而唐玄宗也成为唐代褒贬互见,毁誉参半,争论较多,传闻也最多的一个皇帝。他一生的经历,很能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也生动地证明了掌权者若不能慎终如始,不管你过去有多么大的功业、有多么雄厚的基础,也必将招致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李开元 《各界》2011,(7):52-56
秦始皇的一生,迷雾重重。重重迷雾当中,隐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宫是谁?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后宫都有记载,特别是皇后,那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按制度,是必须树碑立传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却完全没有记载,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7.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朝廷在今天的泌阳县境内才开始设立比阳县和舞阴县。比阳县因在比水(今泌阳河)之阳(北)而得名,治所在今泌水镇的古城村。两千多年前的泌阳县距离铜山东北三、四里的邓庄铺,当时还是一个山野小村,西汉文帝年间,就是从这座小山村里走出了一个知名朝野的人物——邓通。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30年12月30日,西汉王朝的励志标兵匡衡因为贪占封邑土地四百顷被废为庶人.此事一传开,朝野皆惊,匡衡可是学界领袖,曾给皇帝讲《诗经》的学术超男,怎么会干出这种没层次的事!  相似文献   

9.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提倡节俭的皇帝之一。史书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位时,生活十分朴素,经常身着粗袍;修建陵墓全用泥瓦,甚至连墓室装饰也明令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所宠幸的慎夫人,随文帝过着简朴的生活,平时不着一般贵夫妇穿的拖地长裙,而是像劳动妇女那样“衣不曳地”,所居住的室内帷帐全无绣龙描凤的纹饰。一次,汉文帝想在宫内修一座露台,就向工匠打听所需化费,当工匠告诉他修成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11.
华兰 《侨园》2013,(12):41-41
<正>39年,作为一个王朝,南唐无疑是短命的。这个王朝曾有过励精图治的君主,但它为何昙花般那么短命呢?古代人经常将国运和建筑选址联系起来,李昇要当皇帝,为什么仓促选了金陵府衙作为南唐的朝廷?李昇出身可怜,生逢乱世,7岁时就成了孤儿,寄身寺庙成了小沙弥。但他又有极佳的运气,先是成为吴王杨行密的养子,但杨行密的几个亲生儿子不容他,于是他又成为权臣徐温的养子,名字也被改成徐知诰。他好贤知礼,很有威望。养父  相似文献   

12.
岑燮钧 《各界》2011,(12):44-46
元善见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做皇帝,因为他的父亲只是北魏的一个亲王而已。可是,偏偏这样的好事落在了他的头上。那一年,他只有11岁。11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做了皇帝,大概再要无忧无虑就难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13.
纳兰秋 《各界》2010,(6):38-42
王门新秀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 西汉末年。汉朝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继之而来的是一个外戚专权、政治黑暗的混沌岁月。武帝以后的皇帝,一个个全无乃祖风范,短命的有之,夭折的有之,无嗣的有之,没一个像样的。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4,(4):4-5,8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  相似文献   

15.
张双田 《理论导刊》2000,(10):35-36
研读中国哲学思想史,常使我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秦始皇焚民间藏书与项羽焚宫廷藏书后,经历西汉王朝,至东汉时为何会出现哲学思想的飞跃,以至于出现了三个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现就这一问题陈述管见,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同仁。一、在经学与谶纬学的斗争中出现进步哲学思想家桓谭与王充春秋时期,鲁国大儒孔丘删定《书》、《礼》、《乐》、《易》、《诗》及编定《春秋》后,到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王朝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对士人活跃的思想和以儒家学说评论时政感到恐惧,便采纳丞相李斯…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4,(12):6-7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相似文献   

17.
非意 《侨园》2013,(3):48
有人说过,坐上龙椅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仍然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小农"出身的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的王朝稳定的威胁,是他不能容忍和必须打击的对象。朱元璋对富人的压制,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强制性移民;二是罗织罪名。明王朝刚建立时,就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他用法律打击大户更是不遗余力。富豪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横祸。常常是一个得罪,全家遭殃,而一旦罪名成立,则其财物田产都将充公。洪武朝发生了许多大案,其中有许多豪强世家受到牵连。史籍上说: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9)
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是国家统治根基牢固的基础,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文化方略和天人感应的治国理念使汉武帝实现中央集权的政治理想成为可能。经董仲舒整合强化之后的儒学体系,通过漫长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渗透到人们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之中,积淀内化于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定式,以统一的文化力量构筑起了中国皇权王朝的执政根本。本文通过简要探究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大义以及这套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立足与发展,简述董仲舒思想对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李船长 《各界》2011,(5):46-49
作为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汉武帝的风流倜傥绝对配得上“神童”二字,想他青春期还未到之时,就已说出“金屋藏娇”的高级情场词汇,其“情商”之高可见一斑。情商高也就罢了,偏偏汉武帝还是个“博爱”的人,经常爱屋及乌,宠爱上了卫子夫,跟着就宠幸重用她的亲人卫青、霍去病,后来迷恋李夫人,就给她的三个兄弟加官进爵。  相似文献   

20.
王元 《各界》2013,(8):42-44
隋唐鼎革之际,四海鼎沸,杀人如麻,人口锐减,但奇怪的是,官场受到的冲击反而很小,绝大部分隋朝官员,坦然投顺新朝,初唐朝廷上的景象,几乎就是换了个皇帝而已。这也客观说明,为何隋朝如此短命,当一个王朝的中坚力量欢迎或者不拒绝改朝换代时,它也就该灭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