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东方理论的精髓,是列宁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观点。在列宁的思想上,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也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苏俄以后的发展进程有曲折,东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进程中也会有曲折。他所谓的曲折前进,归根到底还是讲前进,曲折前进的思想归根到底是关于前进的思想。2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多方面验证了列宁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  相似文献   

3.
季诺维也夫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述了列宁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阐述了列宁关于俄国不能单独一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同时提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可是季诺维也夫没有找到和援引列宁关于单独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包括最终胜利)的最重要的材料,没有发现和论证列宁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他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里,列宁持理想化民主的思想,其原因是将巴黎公社的经验绝对化,轻视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性对民主建设的不利影响,对无产阶级国家存在的长期性和民主演进的曲折性估计不足。经历国内战争以后,他转变为现实民主的思想,主张由党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加强党内监察与监督;加强...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要义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核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后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特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列宁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但列宁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及其体现的真理性,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是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中创建的,到二月革命后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成为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论证了苏维埃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间的联系,并论述了列宁是从什么意义上高度评价苏维埃这个新生事物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俄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现代化受到拜占庭帝国、蒙古统治、自身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传统虽然阻碍了俄国现代化,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现实的政治制度。在俄国政治永远占首位。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现代化模式。从经济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确有不同,但从文化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的模式可以归为一种现代化类型,即以“工具理性”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物化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左凤荣 《西伯利亚研究》2008,35(5):90-92,94
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社会发展类型取决于社会面临的发展任务与解决这些任务的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发展类型的两个终端是内源型和动员型。在内源型发展模式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在动员型发展模式下,国家和私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政治目的和任务成为发展的主导因素。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其在各个发展时期主要是动员型发展模式,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主体的因素,特别是政权载体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1.
1905年,俄国历史上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民主党成立,其政党领袖米留可夫试图引导俄国走上他所倾心的君主立宪制道路。在与沙皇政府和列宁等人的论战中,米留可夫成为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表,即将经典的传统自由主义应用到俄国的理想实践中,结合俄国文化土壤中所特有的东西,通过不流血的和非暴力的改良道路实现国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的苏联剧变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丧失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伟大革命,其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俄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由和平夺取政权发展为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原则,始终捍卫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同时根据革命实践提出了多党合作原则.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中期以前 ,苏联史学界关于俄国资本主义起源早的观点占上风 ,先是潘克拉托娃和鲁宾斯泰因分别提出 1 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产生和农民社会分化开始的观点 ,继之乌斯丘戈提出 1 7世纪俄国国有农村社会分化的观点 ,英多娃、普烈奥勃拉任斯基等人进一步发展乌氏观点 ,科瓦里钦科等人对这种观点不断提出修正 ,他们提出 1 9世纪上半期封建农奴制才出现真正危机的观点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
最近10年多来,由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的积极效应,理论学术界对于国内外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逐步深入的探讨。既谓探讨,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例如,关于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国际经济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常常引起争论的“热点”。探索和求答一系列理论问题的途径很多,既可以从本国实践中去分析、探讨并得出结论,又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因此,笔者曾以《拉丁美洲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题略陈管见,希望通过讨论求证,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继续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出于同一目的,本文将就拉美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某些观点加以探讨,就教于国内同行。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俄国在1861年改革后半个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主经济落后于农民经济发展水平。地主经济的特点是资本主义与半封建关系交织在一起。地主经济在农业生产总规模中所占比重较低,且不断缩小;绝大多数土地集中于少数地主手中,地主向农民出租土地;过高的租金与地租成为农民的主要负担,严重阻碍了农民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资本主义时期,农民经济是俄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形式;在资本主义农业进化过程中,地主经济压迫了农民经济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论:地主经济在经济上是起反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将集体主义思想作为支撑其民族自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体主义思想一直贯穿于列宁的整个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中———从制定经济政策、政治政策到强调树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俄罗斯已不复存在。在当代俄罗斯社会面临严重危机的背景下,集体主义已现回潮之势。列宁集体主义对于俄罗斯社会价值观重构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没有建成公民社会的原因是在于它没有经过一次真正的民权革命。从20世纪俄国发展的轨迹看,历史是循着实际而不是循着理论发展,历史的发展与进步首先是人的解放。另外在和平建设时期,对国内问题要重在教育,发挥道德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尽量少用暴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纵的方面看,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和利用了战争与革命的机遇,采取了社会主义崛起方式.十月革命避免了俄国领土、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的分裂,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有潜力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以后的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横的方面论,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世界体系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巨大的作用.俄国脱离资本主义集团,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苏俄表面处境孤立、困难,似乎离开了国际舞台的核心而走向了边缘,实际上,苏俄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和否定.离开了苏俄的凡尔赛体系根基不牢、国际秩序长期不稳,欧洲格局在酝酿着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出现了偏离传统西欧、向新兴苏俄和北美转移的迹象.列宁是国际关系理想主义学派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和平共处和国际主义是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