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鲁迅与林语堂是因为一床蚊帐而绝交的。一次鲁迅扔烟头,把林语堂的蚊帐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厉声责怪了鲁迅。鲁迅觉得林语堂小题大做,两人  相似文献   

2.
早年曾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回到美国后,和她的丈夫华尔希开办了约翰·黛出版公司。从该公司的利益出发,她很想找能以英文来写一部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书的这么一位作家。当时已在我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且享有"幽默大师"之美誉的《论语》半月刊杂志主编林语堂,因不断为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  相似文献   

3.
正林语堂是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他说:"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之下生长起来,没有人是走错的。"(《林语堂自传》)林语堂童年生活是在世外桃源的漳州市郊度过的,那里气候宜人、鲜有自然灾害、并且是盛产瓜果鱼米之乡,人杰地  相似文献   

4.
张红佳 《世纪桥》2007,(11):147-148
从汉语诗歌的篇章象似性原则出发,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从象似性翻译的角度研究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说明林语堂的译诗基本做到了"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5.
矛盾从一件小事开始 鲁迅和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闹版税官司.郁达夫做“和事佬”。调解后,李小峰在南云楼摆酒吃饭,除了当事人之外,林语堂夫妇和其他文界好友也被邀请。林语堂爱说话,人际关系却极为糊涂。有人提起了张友松的名字.林语堂也点头附和。张友松是鲁迅的学生,说也要办一个书店,  相似文献   

6.
马儒 《世纪风采》2010,(12):31-34
赛珍珠生于1892年,林语堂生于1895年。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近40年,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1973年逝世,享年81岁,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也是81岁。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文化遗产自会代代相传。此真不假。不信请看近年来的学术界,对于1949年以后,因种种缘由,而几乎湮没的民国时期文化名人林语堂及其著作,又再度予以了重视,正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林语堂其人,原名玉堂,1895年10月10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读到一位伟人的事迹,我就喜欢思考:他(她)是怎样成为伟人的?——林语堂托夫勒是谁?你可能不知道托夫勒是谁,但你一定知道“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等等说法,这些说法就是托夫勒首先提出来的。托夫勒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他对世界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美国政府定期要邀请他到白宫征询意见,以决定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最著名的例子是:托夫勒在上世纪80年代就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未来战争是信息战的观点,促使美国军方制定了信息战的一整套战略。在十年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是用了信息战把伊拉克打得一败涂地。在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9.
佚名 《廉政瞭望》2010,(12):47-47
幽默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他认为演讲,尤其是对群众演讲,必须像女孩子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他还认为,一篇成功的演讲,必须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但在演讲时又让人觉察不到有准备的功夫。因此,林语堂最擅长措手不及的临时演讲。  相似文献   

10.
早年曾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回到美国后.和她的丈夫华尔希开办了约翰·黛出版公司。从该公司的利益出发,她很想找能以英文来写一部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书的这么一位作家。当时已在我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且享有“幽默大师”之美誉的《论语》半月刊杂志主编林语堂,因不断为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撰稿.故以其题材新颖的英文小品和幽默俏皮的文风而跃入赛珍珠的视野,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义平 《先锋队》2015,(8):31-33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或带一批青年教师,我首先给他们开的书目就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书的可荐之处,首先是因为传主苏东坡。苏东坡的人格具有普世的价值,读者可以从苏东坡这里汲取对于人生幸福和精神成长十分有益的养料。本书作者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的智慧,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多才多艺,包容精神,现代人一样  相似文献   

12.
1940年5月,林语堂一家由美国返回故国。在陪都重庆居留三个月,正是日机狂轰滥炸的高峰期,他饱尝了空袭、跑警报、躲防空洞的滋味,也亲眼看到了国人同仇敌忾的气魄,很受感动。他觉得在国外宣传中国人民抗战,夏比国内跑警报更有贡献,于是决定再度赴美国。临行之际,他找到了作家王向匠,表示愿将其在北碚新村购置的四室一厅的私宅连同家俱,捐赠给被日军飞机炸毁会址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相似文献   

13.
正1929年8月28日鲁迅日记:"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同日林语堂日记:"此人已成神经病"。那么,二人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至于两人在日记中互指对方为"神经病"呢?根据鲁迅日记中的回忆,当天的大致情形已经明了。"小峰来,并送来纸版,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夫人、衣萍、  相似文献   

14.
浮生若梦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大师、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的经典小品文选集。作者以他天赋的幽默才能,雍容的文笔,娓娓讲说他的人生哲学。在书中,从人类观念,人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看不懂的中国人》打开书阅读时,发现说的是身边人;合上书体会时,感觉又是在说自己。本书收集了鲁迅、林语堂、李敖等诸多大师描写中国人性格的佳作名  相似文献   

16.
<正>林语堂是福建人,鲁迅是因为林语堂而来厦门大学任教,因此与福建有缘。两位文化名人曾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不相来往。有客人见我在做研究鲁迅的文章,问:"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但我想想还是说:"鲁迅是一个真诚的人。"鲁迅确是一个真诚的人,比如青年学生向他询问人生之路,他说他只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至于怎么走到那里,人生的路不只一条,他也不知该走哪一条。这是大实话,人生的路只  相似文献   

17.
说说臭虫     
江南尘 《奋斗》2001,(10):55-55
中美两国都有臭虫,说说臭虫,也无伤大雅。林语堂说,“作为君子”对这一类题目,“我是不发表意见的”,可他还是写了《中国有臭虫吗》。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中没有发表任何沾沾自喜于与名流政要往来交游的"借光"文字,尽管他的故交旧友中多的是达官贵人以及宋庆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这些名重一时甚至如日中天的社会名流。对鲁迅有知遇之恩的陈独秀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被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9.
薛平军  万鑫 《学习月刊》2012,(14):104-105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图书馆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新媒体下的大学形象愈加丰富,而大学图书馆业务的工作标准国际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图书情报一体化乃是发展趋势。林语堂先生曾言:“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平和地处具有"闽南金三角"之称的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特区,既是"中央苏区县"、沿海开放县,也是生态农业县。拥有三平寺、林语堂故居、琯溪蜜柚三张显亮的漳州市城市名片。全县现有56万人口,面积2328.6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