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孙昱东 《犯罪研究》2020,(3):106-112
刑事申诉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各项权利的重要救济制度之一。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申诉检察部门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所带来的"监督难"的困境。通过分析刑事申诉检察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剖析司法改革落地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面临的多重困难,主张经由不断丰富"一体四翼"刑事申诉工作内涵这一有效路径,进一步完善刑事申诉法律监督机制,有效破解当前刑事申诉监督难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切实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6月25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举行“聚焦规范司法·提高检察公信”法制青年谈司法检察开放日活动。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介绍了该院基本情况、司法办案区建设以及规范司法行为的相关做法,并就司法改革、当前反腐形势、法律职业规划等社会热点话题和与会者展开了谈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20,(3):F0002-F0002
《中国检察官》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司法实务与经典案例并重的国家级法律类优秀期刊、检察系统知名期刊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扩展期刊。创刊20年来,其以实务性和指导性赢得了全国检察干警、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法律工作者的喜爱和信赖。为了更好地展示检察改革新成果,供给司法办案新需求,2019年4月,杂志围绕"四大检察",对栏目进行了优化设置。现上半月司法实务辟有"聚焦""法学前沿""检察长论坛""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检察管理与保障""检察故事"等栏目,下半月经典案例辟有"专题""举案释法""案说检察""公益案鉴""疑案精解""文书研判""新案速递""域外案读"等栏目。上下半月充分贯彻"围绕办案说检察,展示司法新境界"的办刊宗旨,刊发新时代检察机关"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展现检察官履职为民中的新风貌、新境界,已成为检察官办案中喜闻乐见的案头书。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改革正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检察改革将面临新的挑战。借鉴法律现实主义之目的是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检察制度改革提供些许方法论及思路,尤其是法律现实主义对于规范司法行为方面,可以拓宽检察管理模式的视野。在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检察管理模式中的客观性,达到实现社会正义之目的性,将有助于构建合理衔接检察制度改革的检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已成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包含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内容.提升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能力主要应从加强法律监督制度供给和创新法律监督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检察机关开展执法司法制约...  相似文献   

6.
检察官相对独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5,(1):137-153
法学界一般认为,"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中的"独立"是指检察院作为整体的独立,而非检察官独立.但实际上,检察官相对独立具有检察制度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它是检察院整体独立的基础,是"检察一体"的前提和防止"检察一体"弊端的重要措施,是检察官法律地位、活动原则、司法规律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检察官相对独立是依法独立,是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检察一体"下的独立,是"独立"与"受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检察权具有全面的法律监督属性,但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所行使的实质上是一种检察司法法律监督,属于狭义的法律监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检察法律监督,没有准确反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的法律定位,现阶段更有必要在司法权优化配置的视域下重新审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的回归问题。鉴此,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全面复原、充分发挥、及时回归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树立"大检察"格局,这既有法理依据、宪政基础,也有司法实践的诉求。途径是:扩大检察机关的外部法律监督权能、加大检察监督力度、提高检察人员素质、提高检察人员待遇,以实现司法公正效率,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21,(1):16-18
2020年12月17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来自律师、仲裁、金融、调解、公证等多个领域的18家单位集体入驻,为辖区群众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和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这种集成统筹的工作模式,正是近年来上海市创新构建集成统筹的大调解格局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正司法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力是人们坚定法律信仰、增强守法意识的航标。司法公信力出现危机,需要法律监督加以化解。然而,在法律监督也受质疑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认真面对问题,查找原因,在坚持司法改革基本遵循前提下,创新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检察公信力,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一、当前检察公信力障碍的外在表现检察公信力是司法信用和公众信任的统一体。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具有自身的专门意义,而并非等同于所有检察职权或检察机关工作范围。法律监督是国家为实现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与控制而专门设立的一项职能。其意义在于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在司法活动中监督法律的适用、执行以及遵循情况,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而我国传统检察理论多年来习惯于对"法律监督职能"进行泛化和模糊认识,即将其理解为检察机关"对一切滥用国家权力行为的监督与追究"或"对犯罪的追诉",本文对此类观点进行了逐一地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兼具司法效益性和实践优越性价值。目前刑事附带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实践面临着检察机关诉讼地与主体资源存在争议,调查取证权缺乏刚性,及判决执行难度大等现实障碍,可以通过明确界定诉讼角色、建立协同办案机制、构建修复性司法等方式寻求制度运行障碍的解决路径,以期拓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外延,为新时代"四大检察"并行发展注入新引擎。  相似文献   

12.
稿约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定位,  相似文献   

13.
惠秀娟 《法制与社会》2013,(20):117-118
检察建议制度在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第二百零八条增加了"检察建议"这一监督方式,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利于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对于如何具体适用,法律未作出具体规定,因此要根据检察建议制度适用的范围、效力来进行法律规制,以期达到更好地适用效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关键之年。广西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为广西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  相似文献   

15.
稿约     
《人民检察》2012,(8):129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思路,不断提升杂志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检察改革宏观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改革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检察改革 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围绕这一目标, 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完善立法扩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的空间,增强法律监督的能力,改革行政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为贯彻落实"司法改革"的国家战略部署,上海有幸成为国家司法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之一。上海检察机关为做好司法改革试点工作,遵照国家对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本地的司法实践,确定市检察二分院、闵行、宝山、徐汇基层区检察院为本市的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单位。上海检察改革先行试点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各自确定的试点领域和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本市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检察制度创建80周年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本轮检察改革的重要一年。高检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检院党组和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和强化自身监督两个重点,把深化检察改革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高检院各项牵头改革任务和重要的协办改革任务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各项检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组织对  相似文献   

19.
谢仁章 《法制与社会》2010,(27):130-13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使命。检察司法活动屈从于司法之外的权力,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也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本文指出提升检察公信力,应当紧密结合我国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从强化法律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为核心优化检察权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检察官的角色--从组织法和诉讼法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检察官既面临着组织法上的身份定位和办案机制困境,又面临着诉讼法上的角色扮演和职权行使困境.欧陆法系检察官以真实和正义为目标,以合法性和客观性为行事准则,经创造性转化,我国也要求检察组织活动在独立性与一体化之间保持适度平衡,要求检察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理念.为遏制检察巨灵,我国检察制度需要从庭前审查程序、不 起诉裁量权的监督程序以及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等方面对诉讼监督模式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