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5月12日,我们将迎来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在历年来的防灾减灾救灾实践中,尊重科学和依靠法治缺一不可,成为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有效保障。"科学减灾"要求我们一要养成科学思维,二要普及科学知识,三要应用科学技术;"依法应对"要求我们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二要依法依规减灾救灾,三要强调不同主体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五月的风,越过高山,穿过大海,将绿色覆盖荒凉,让大地换上新装。在五月温柔的和风中,我们迎来了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1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主题的拟定,吸收借鉴了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最新绘就的全球减灾蓝图精神和内涵,也体现了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科学和法治是主题中的关键词,其中,科学是思维,是方法,是第一生产力;法治是理念,是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宣传区位优势,全面提高本市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全力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努力使防灾减灾工作直接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中,北京市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的主题,以学校为重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媒体为依托,紧密  相似文献   

5.
陈恋 《中国减灾》2013,(9X):30-31
<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连续两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与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建立一个涵盖政府、学校、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曲突徒薪"典故、日本的"稻丛之火"故事、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蒂莉的事例到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最牛校长叶志平奇迹……无一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根本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海南"威马逊"超强台风和"7·21"北京特大暴雨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应对复杂灾害的同时,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御能力建设、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震、云雨等重制机制灾害的合作交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9):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考核管理,有助于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质增效。河南省减灾委员会强化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把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考核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各地各部门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开展考核过程中,该省聚焦工作实际,不断完善考核的细则和评分标准,确保考核工作科学全面高效。通过三年来的考核,该省在自然灾害防范、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建设和重大事故灾害应对方面均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泸州市综合防灾减灾馆是结合当地气候、地理及自然灾害特点而打造的服务群众的综合性教育基地。该场馆以把握灾害规律、识别灾害风险、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为展示主题,利用多媒体系统和互动设备,让前来参加夏令营、安全教育活动的观众在体验与互动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灾害造成损失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功应对了"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和2016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依然存在短板,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然薄弱,亟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推进县(市、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示范,积小胜为大胜,积  相似文献   

14.
正重特大灾害的防范应对是检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灾害案例分析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方法。超强台风"海贝思"作为2019年以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于10月12日晚登陆日本,引发大规模洪水、河流决堤、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基于此,对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3,(9):6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5月6-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减灾委员会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就做好2013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明确中央层面主要活动分工方案,确定主要活动内容和具体落实部门。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3日,我们将迎来第26个国际减灾日。日前,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公布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Knowledge for Life",中文译为"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保护生命安全"。该主题一方面是强调在灾害风险管理过程中,注重运用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升使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强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宣传区位优势,全面提高本市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全力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努力使防灾减灾工作直接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中,北京市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的主题,以学校为重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媒体为依托,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3,(11):60
在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统一安排部署,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为了宣传纪念日主题"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邀请杨澜、陈鲁豫、鲁健、杨丹、黄奕等防灾减灾宣传大使,拍摄"5·12"全国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