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沈浩同志在任小岗村第一书记6年时间里,一心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勤奋敬业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一、学习沈浩勤奋敬业精神沈浩从2004年初到小岗村,在6年时间里他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事迹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作为建党89周年的献礼影片,近期在全国上映。小岗村和沈浩,再一次感动世人。小岗村和村内那座"大包干"纪念馆也成为人们参观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0,(3):F0002-F0002
<正>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2004年2月到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小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0,(2)
<正>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不幸去世胡锦涛总书记得到消息,在批示中表示沉痛悼念,并对其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5.
无题二则     
蒋元明 《前线》2010,(3):56-56
<正>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靠"红手印"出名的。想当年,小岗村村民顶着杀头坐牢的危险,秘密按下红手印把土地分了,承包了,勇敢地跨出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走上了温饱的道路。这张红手  相似文献   

6.
沈浩:今日小岗村的“引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2008,(5)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很多人用这句话形容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包干"后,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小岗村的脚步一度放慢。直到200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仅有2000元。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沈浩精神 推动安徽崛起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去年11月6日,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为小岗村的发展鞠躬尽瘁,累倒在工作一线,永远离开了我们。沈浩同志从省直机关到农村基层,一干就是6年,他以坚守和执着,以奉献和拼搏,以青春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中国"三农"问题突出:农村萧条落后,生态恶化;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率低;农民食不饱腹,生活贫困。穷则思变,人民群众冒着重大的风险寻找改革之路。其中,小岗村"大包干"的秘密行动成为撬动中国改革的一个支点,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之火,拉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创造精神,中央以及地方一些领导对小岗村的大胆创造给予了保护和肯定,使得由小岗村开启的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其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禾佳  高斌 《前线》2010,(7):67-69
<正>2009年11月6日清晨,由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的干部沈浩,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沈浩同志在担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的6年中,两次干满任期,都被村民们集体摁红手印挽留下来。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1)
正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他对乡亲们说:"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从小岗村农民签下包产到户契约书,到家庭联产承包潮涌神州,是中国改革历史性的一幕,至今令人回味。小岗农民的红手印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0,(3)
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连日来,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的事迹。6年前,沈浩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欣然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条件艰苦的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牢记宗旨,无  相似文献   

13.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他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担任书记,6年的道路很不平坦。他刚到小岗村的时候,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  相似文献   

14.
<正>这期"特别策划",我们为大家全文转载了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说的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事。沈浩,原本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2004年2月,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村党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0,(7)
<正>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工作的6年间,不但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抓发展、惠民生,做好事、谋福祉,而且还廉洁自律,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村民们夸赞他:"沈书记一不贪污,二不挪用,又不好吃";"我们享的是沈浩的福啊!"  相似文献   

16.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从省城选派到小岗村工作6年,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0,(3)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去年11月6日,他因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10,(3)
<正>"由于适时办起了‘农家乐’饭店,俺家这两年每年纯收入都在五六万块以上!"2月20日,农历虎年正月初七午饭后,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关正景在自家大包干农家乐饭店的院子里,扳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乐呵呵地合不拢嘴。2008年是改革开放暨"大包干"30周年,前来小岗村参观的游客及各类调研人员络绎不绝。关正景发  相似文献   

19.
小岗村新型合作化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玉春 《新长征》2007,(1):52-53
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聚在一起商量包产到户并签订"血书",从而触发了全国的农村改革。时隔近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人又谋划走上新型合作化的道路,沿着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不有所思考。一、小岗村欲走合作化之路的原因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始作俑者,改革后的第一年,即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一年的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随后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8,(12)
30年前,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那一刻起,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燎原神州,在共和国的经济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不可遗忘的历史篇章。小岗村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