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山 《工会博览》2004,(24):69-69
我喜欢赏梅,是因为我佩服梅的根深扎冻土和虬枝刺青天的精神。 赏梅,先要仔细端相它的风骨和神髓。梅花与众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气质风度。初看梅花,你会觉得它很不起眼,它没有牡丹花的富贵,没有荷花的娇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人类历史上研制和使用野蛮的自杀型特种攻击机最多的国家政权,因而,它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法西斯是现代史上最凶险、最没落的政治集团。到1945年,日本海军的又一种自杀型特别攻击机进入了开发程序,它,就是由擅长制造水上飞机的川西飞机厂具体进行研制的"梅花"式飞机(The Experimental Suicide Attacker"Baika")。"梅花"飞机有其两大特点一是没有来得及赋予其正式型号;二是采用非常罕见的脉动式喷气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粉色玫瑰     
结婚15年,给妻子送过15件生日礼物。想起第一次给她送生日礼物的时候,因家里穷,我只买了一块绣有几朵梅花的白色手绢。自己也觉得寒酸了点儿,就来了个“物质不足精神补”,在梅花旁边题了一首情诗。那天,窗外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当我羞涩地把写着情  相似文献   

4.
闪着历史的风采,更有铁石梅花的气概,再展宏伟的蓝图,运筹挚爱的情怀……不愧是“人民的儿子”,且看当年,你播撒的火种,如今在神州大地,正风风火火,燃起来燃—起—来!一代伟人——写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阿乐  相似文献   

5.
饮早茶     
《南风窗》1991,(8)
总书记江泽民是扬州人。 5月12日,苏联记者采访江泽民,问及他青少年时代的情况。江泽民说:我是江苏省扬州人。扬州梅花岭下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谁不说俺家乡好!”江泽民多次引用电影《红日》中的这句歌词,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他担任上海市长时,曾于全市干部大会上为家乡作“广告”,希望上海的企业界、知识界与扬州开展横向联系,“为振兴扬州帮一把力”。一位《扬州日报》的年轻记者冒昧地上门采访,江泽民十分亲切地接见这位“小老乡”,关切地问起扬州的风土物产、人情民意。他还特别问起“金石之乡”扬州的“金石”现状。“扬州的‘金石’老人怎么样了?是不是后继有人?我个人是很  相似文献   

6.
废言四章     
废园 今天忽然有了兴致,想到小河套梨园看看.至少有四五年没去那里了. 那还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是一个梨花似雪的日子.如果一树梨花开放,素首素眉素妆,那是让人爱怜的;但千亩梨树,百万梨花,竞相开放,那就让人震撼了.你站在玉石桥边,放眼望去,银海雪涛,连天奔涌,似雪非雪又胜雪.因为,雪虽有味,但梨花香阵,能将人晕倒、醉倒.读南宋诗人卢梅坡的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以梨花置换梅花,那香味又岂只"一段",而是香风阵阵已成气势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日子     
节黄。 ﹄崛萝,卜. 金黄| 诉说带途的 叶凋粤、。 液刀L不咬亥日 卷一’青务子 寒来离眠轻 危了去的_较 尾的 ,梅花 在难认官喻的旋 ︹﹁独一放一件、沸 不亥该不饭 许在灭腆旁 节一l十阿补日子 奋井公、一住‘三矛讼_杏泣司‘上毋冷二硒气斗斗_寺_由一钾户‘今、.‘乞,山、‘片诀‘岁硬一洲匕我的日子@管其冲  相似文献   

8.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北京踏入了春天的怀抱,眼下,迎春花、山桃、山茱萸、玉兰、樱花、梅花等已经进入盛放期,可谓"满城春色宫墙柳"。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京城里的赏花胜地!郁金香1977年5月荷兰女王(当时的公主)贝娅特丽丝偕同克劳斯亲王,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赠送我国39个优良郁金香品种,四千个种球,由我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7)
正正月里来梅花开,花开人人爱。光棍我有心采一支,拿回家去没人爱。二月里来刮春风,光棍没人好伤心。衣服上破的都是窟窿隆……这是山西省左权县盲艺人刘红权演唱的《光棍苦》。伴奏简单,歌声像他心窝里喷出来的刀子,句句刺向听众,能撕心裂肺。因为一本书—《没眼人》,刘红权最近是明星,到处都有人请他演出。《没眼人》通过一个女记者在中国西部太行山深处的发现,用10年时间的跟踪纪录拍摄,讲述了发生在一支从抗日战争开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1,(9):F0003-F0003
原存根,笔名半草。1942年生于山西原平。原平画院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摄协山西分会会员,中国文联艺术品鉴定高级艺术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研究会会员,副研究员,享受政府津贴。擅长花鸟,尤喜梅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一名工地女总工、女项目经理,在以男人为天下的建筑业,袁梅像一株寒冬盛放的梅花一样坚韧,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近日,她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女职工在建筑企业本就属于少数,女性总工、项目经理就更是凤毛麟角,袁梅就是其一。从1991年起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开始,她参与了北京建工发展大厦工程、哈尔滨香格里拉酒店地下结构工程、宁波绿地中心工程等20余项工程,面积达百万平方米,主持的工程获得过"国家优质工程奖"以及数个"长城杯金奖"、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仅在北京建工  相似文献   

12.
张霞红 新世纪酒店助理 我心目中的劳模,应该是不怕辛苦,不抱怨,勇于奉献的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清洁工阿姨,她们没有假期,工作很辛苦,还没有休息的地方.夏天是汗流浃背,冬天又冻得不行.还有医护人员,他们工作在生命的第一线,时刻与死神争夺生命.要说劳模年,我还真知道一点.应该是每五年举办一次,但具体哪年是,我就不清楚了.对于这个群体,我们应该关注他们.虽然劳模被评选出来了,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他们就像茫茫人海中的一粒沙子,很少有人知道.应该让社会大众知道,劳模的辛苦,劳模的精神.劳模是最值得大家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13.
所谓代沟,是永远的话题.他们总说90后叛逆、早熟,我却觉得他们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 她是80后,是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忙碌,但她说充实,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聚会泡吧成为了生活的调味剂.经济独立的她,家中堆满了各种血拼的战利品,她笑称这就是"月光"的乐趣. 他是70后,是丈夫和父亲.有了家庭的责任,肩头的负担重啊.结束一天的工作,下了班还要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时不时被班主任找去谈话,似乎孩子调皮全是父亲的遗传基因作祟.即使事业一帆风顺,对现实仍有不少无奈.  相似文献   

14.
《工会博览》2014,(29):46-46
最浪费时间的当然是“社交”.一顿饭局,两个小时,三杯酒下肚,吹一车牛皮,听一打荤段子,朝美女使几百个眼色……是浪费.刷微博,看别人的牢骚和段子,抢一个沙发,转几张神图……是浪费.摇微信,摇来摇去就那几张脸,捡漂流瓶能捡出呻吟,群里面发红包,一窝而上抢一块几毛几分然后哈哈哈大笑……是浪费.上陌陌,搭讪半天一无所获……是浪费.获了也是浪费.上知乎,写一篇答案要@七八个人,拍马屁,套近乎,拉家常……是浪费.掐在一起难解难分更是浪费.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文化自信,一个是文化对国家建设的推动作用.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没有文化支撑是不可能的.从历史纵向上研究,希腊的政治、罗马的哲学造就了古代文明的根基.后来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依靠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变成了世界大国.即使西欧的小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能成为世界强国,也是海洋文化使他们走向了世界.当代美国是以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美国是为了推广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价值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家,也是举着文化的旗帜.  相似文献   

16.
品味幸福     
幸福,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词语.有人说.幸福是甜蜜的糖果;有人说,幸福是深情的怀抱;有人说,幸福是午后的小憩;有人说,幸福是辛勤的汗水.而我说,幸福就是不会消失的爱.幸福是多么美好呀!没有吵闹的家,没有怒愤的家,是充满爱的.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也能让你看见爱的身影.比如一句关心的话,夏天里的一杯凉茶,冬天里的一碗热汤……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的美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加拿大的近邻.两国的边界线长达6400公里.从综合国力说,相差太悬殊.加国弱小得可怜.从经济上说,在七国集团里,美是首,加是尾.相差10倍有余.两国之间的贸易占加对外贸易的80%以上.加过分依赖美,连世贸组织都对此感到担忧.据加国民意调查,有1/5的加人主张干脆并入美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加国,即所谓美国一打喷涕,加国就要感冒.平时,与美国的关系无疑是加国政府考虑的重中之重."9·11"事件震憾了全世界,当然更震憾了加拿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英年早逝者较多,且年龄趋向低龄化.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生11名患者猝死,都是心脑血管病.最年轻的仅37岁,相当可惜.专家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脑血管病都是渐进式演变的,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方式是病根.中年人是社会栋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沉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相似文献   

19.
—— A This is Mr. Wang. our manager (这)(是)(先生)(王)(我们的)(经理) This is Mr. Smith. (这)(是)(先生)(史密斯) 这位是王先生,我们的经理。……这位是史密斯先生。 ——C How do you do, Mr. Smith. Welcome to our  相似文献   

20.
叶永烈 《工会博览》2013,(10):51-51
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今儿个在北京这里落脚,明儿个在北京那边住下,我几乎住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体验过形形色色北京旅馆的不同风情. 说实在的,我并不太喜欢那些带星儿的、玻璃幕墙包裹起来的高楼宾馆,因为那样的宾馆千篇一律.北京的特色民居是四合院.我最喜欢住的是四合院宾馆.那是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那里原本是"王府"--一位清朝王爷住的三进四合院,有假山,有长廊,却只有二十几间客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